日本央行在上周結束超寬鬆貨幣政策,這是日本擺脫多年的經濟衰退和通縮最重要的迹象之一。但對投資者而言,這可能意味日本股市的強勁升勢正式結束。
在過去五年,日本央行一直向金融系統注入大量現金,以刺激經濟活動,即眾所周知的超寬鬆貨幣政策。當中部份資金最終進入個人投資者手中。儘管許多投資者在過去十五年一直不願買進長期弱勢日本股票,但敢於冒險的人卻大量申請年息僅為1.3厘的貸款,並將借款投到股市中。
五成散戶借錢買股
於2005年,個人投資者(散戶)的買賣佔日本三大證交所股票交易總額28%,高於2003年的19%。個人投資者的交易額在兩年時間裏增長逾兩倍,達250萬億日圓(約16.39萬億港元)。
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去年個人投資者的交易額中有49%是「孖展」交易,即借錢來購買股票。個人投資者的積極入市,加上海外資金流入,推動日經指數去年上漲40%,使日本股市成為全球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
但是,隨着超寬鬆貨幣政策的結束,未來幾個月的情況可能發生很大變化。儘管日本央行行長福井俊彥已經表示,即使在結束超寬鬆貨幣政策後,也將長期保持接近於零的短期利率,但這種政策變動使投資者失去利率將一直保持在低位的安全感。
擔憂投資者成快閃黨
部份經濟學家表示,利率上升的速度可能比許多投資者預計的要快,尤其是如果日本經濟繼續像目前這樣強勁增長的話。例如,十年期日本國債的孳息已經從年初的1.44厘升至上周的1.66厘。由於孖展貸款利率是根據市場利率而定,這將增加個人投資者的孖展借貸成本。這些變化可能使投資者不願繼續購買股票,從而使股市喪失上漲動力。
日本央行收縮政策將對小型和中型股的影響最大。這是因為進行孖展交易的個人投資者,通常選擇短期內能夠強勁上漲的股票,而不是股價相對穩定的大企業股票。
洛杉磯對沖基金DaltonInvestments的日本股票經理HisakoTiedemann說,由於過去五年貨幣政策非常寬鬆,以至於日本股市出現了一些泡沫;在小型股領域,部份投資者是根據股價漲勢而不是價值來買進股票。
許多人都在密切關注短線投資者等散戶的動向,這些投資者可能會像去年迅速進入股市一樣,在今年迅速退出。
新政策大銀行先得益
不過,Tiedemann和部份人相信,政策變動的影響很大程度已經反映到目前的股價中,日本股市將長期保持上漲趨勢。他們認為,甚至在短期內,大銀行等部份行業將因政策改變而受益,因為他們最終將提高貸款利率,增加收入。根據美林日本經濟師科爾(JesperKoll)上月的調查,在四十五位海外投資者中,有38%預計日經指數在政策調整後會繼續上漲,31%認為將會下跌;其餘人持中性觀點。
網上經紀商Rakuten證券的子公司RakutenSecuritiesEconomicResearchInstitute首席策略師HiroyukiFukunaga說,這將取決於股市的表現,只要能從中獲利,投資者就不會過於擔心孖展貸款成本上升。根據行業組織NetSecuritiesAssociation的數據,孖展交易佔日本網上交易總額近60%。
在日本央行上周四宣布結束超寬鬆貨幣政策當天,日經指數急揚409.42(2.62%),並且在翌日進一步升78.72(0.49%),收報16115.63,全星期計漲452.29(2.89%),似未有將央行收縮政策當作一回事。
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