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現時是世界最大的窩輪市場,但很多人對這個市場有些意見甚至有誤解,剛好證監上周發表窩輪投資者的報告,便有助減少誤解。
據報告推算,全港約有27萬名窩輪投資者,有超過八成半買賣窩輪的原因是短炒獲利或碰運氣,只有8.4%作為風險管理或長線投資用途。
套戥對沖不普及
窩輪這種衍生工具的用途,原則上可以作為投機、對沖、套戥等三種用途。
套戥一般只有輪商或非常專業的投資者才能夠進行,普通散戶很難參與。至於對沖方面,因為窩輪不能沽空,通常是手持正股又害怕正股股價下跌,因而購入相關認沽輪來對沖。但事實上,認購輪及認沽輪的比例卻是九一之比,可見市場使用窩輪作為對沖並非主流。
既然散戶並非利用窩輪進行對沖或套戥,剩下的,便是投機用途。既然是投機,風險自然很大,問題是這些散戶投機者在買賣窩輪之時是否清楚!
調查報告發現,有9成2的窩輪投機者會認同窩輪是很高風險的產品,這點說明投資大眾會把風險等同於窩輪,參與之時還有足夠心理準備。
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 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