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跌市勿大貪慎防賺變蝕

投資學堂:跌市勿大貪慎防賺變蝕

上回講到,當港股急跌時很多時恒指的全日低位,都在12:00-3:00pm這一段交易時間內出現(註:並非絕對),隨後港股的跌勢便會逐步收窄,故欲沽貨的投資者,不妨待恐慌性拋售過後,才逐步減磅,以避免在最低殘時,摸底沽貨。
另一方面,筆者進一步研究,當大市跌至全日低位後,跌幅逐步收窄時的情況,發現一些有趣的事項,正好與讀者一談。首先,以下的數據是以恒生指數由2003年1月至今的每日高、低及收市價計算出來的。
由2003年1月至今,港股在780多個交易日內,曾出現370多個交易日是下跌的,即跌市佔47%,在這370多個下跌交易日中,平均的跌幅為82.5點。此外,在這下跌的交易日中,每次的平均最大跌幅(即以全日最低位計算)為132.5點。
換句話說,港股在這下跌的日子內,平均最多跌132.5點,但在收市時,則跌幅逐步收窄至只下跌82.5點,這亦即表示,港股在經過一輪急跌後,收市時跌幅逐步收窄,其收窄幅度平均為50點,相等於最大跌幅的38%!
由此可見,若投資者能在當日捱過最恐慌性拋售的一刻,在隨後跌幅收窄時才沽貨離場,則平均可省回大約38%的損失(若以恒指計算)。正如在上周三,港股一度急挫250多點,但在午後跌幅逐步收窄,收市時更只是下跌109點,亦即相對「回升」了141點,為跌幅的56%。故此,以當日計算,投資者若待跌勢喘定時才沽貨離場,則肯定省回不少。

歷史高位或是海市蜃樓

在上周大跌市後,筆者在電視的phonein節目及跟一些投資者閒談後,察覺很多朋友仍在等待本周股市一旦出現反彈時才套現。筆者發覺這些朋友現時並非無錢賺,只是相對早前的歷史高位賺少了。筆者一向覺得「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若有不俗的回報,還是趁早賺了為佳,最慘是最後由「賺變蝕」。
在股市的多年經驗,筆者經常感到有些股份的歷史高位是大戶們特別造出來的,好讓投資者有一個高的目標價,故當股份跌下來時,即使有錢賺也不願沽貨。
正如某隻內地金融股,不少朋友是在2、3元水平時吸納,並一直持有至今,當中有些投資者並非不想獲利回吐,只是因為早前曾見它一度飆至5元多的高位,故希望它再反彈上該高位才落車,可是該歷史高位,可能是大戶用錢造出來的,好讓投資者繼續癡癡地等。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