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設高度限制 物業最高13層<br>九龍塘地價跌兩成

新設高度限制 物業最高13層
九龍塘地價跌兩成

【本報訊】政府大刀闊斧收緊九龍塘建築物高度限制,勢令區內地皮大跌價,小業主及發展商亦備受影響。區內多個聯手放售物業的業主擔心項目無人「吼」,計劃齊齊向政府提出反對,要求取消高度限制。

業主怕物業無人吼

自啟德機場搬遷後,物業高度原受飛機航道限制的九龍區,發展高度即時失控,一幢幢超高建築如紅磡海名軒、尖沙嘴擎天半島及凱旋門等相繼落成,破壞海旁及山脊線景致。其中一向以低密度住宅為主的九龍塘區,亦建成樓高達33層的嘉皇臺,引起政府對區內物業高度的關注。
繼早前為紅磡、九龍灣及觀塘等海旁地區定下高度限制後,政府上月底一次過收緊九龍塘區的物業高度限制,區內住宅地一律限制在13層或以下。其中筆架山一帶及廣播道上多幅住宅(丙類)地皮,被改劃作住宅(丙類)6用途,除原有限制3倍地積比率外,更加入13層的高度限制,較同區嘉皇臺低一大截。積極放售中的龍翔苑,更限建10層。

無景觀要高至值錢

「九龍塘區物業無景觀可言,要起得高至值錢,加入高度限制後,區內項目的發展力度一定會大減。」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服務部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出,區內多個由小業主聯手集合業權放售的住宅項目,價值將因加入高度限制,即時下跌兩成。
「區內重建項目原本可以起到20至30層,景觀開揚又有海景的高層單位,呎價可達8000多元,現在只可起10層高,呎價將降至5000元,部份單位估值下跌三至四成,令整體地皮價值跌價近兩成。」有見區內項目價值驟降,多個聯手放售項目如龍翔苑、和域臺及天樂園等的小業主,計劃齊齊向城規會提出反對,要求取消高度限制。
除了散業主叫苦,多家近年在九龍塘積極買地及進行收購的發展商,亦隨時因買貴地「坐艇」。近年活躍區內的多家發展商之中(見表),以長實(001)最勇,亦因而最受影響。該集團繼04年底以2.42億元購入安域道福景苑92%業權後,去年中一擲6億元向亞視購入廣播道亞視舊址,部署重建豪宅。

發展商隨時「坐艇」

一向善於鑽研發展限制漏洞的長實,更承諾若成功爭取將項目地積比增至4.5倍,將給予亞視額外分紅。不過,在政府突然收緊高度限制後,不但發展商大增地積比的好夢將成空,物業價值亦因有高度限制而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