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在中國壟斷?有數據證明嗎?」一家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曾如此回應內地記者的提問。然而,由可口可樂佔據逾七成的中國飲料市場;家樂福和沃爾瑪等大型連鎖超市在中國大中型城市高達八成的佔有率,難怪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等,對跨國公司在華兼併舉動愈演愈烈,無不感到擔憂。據悉,國家發改委已收緊地方外資免稅項目的審批權,避免地方胡亂引進外資。
中國作為全球的新興市場,跨國公司在華的投資,正由參股逐漸演變為控股發展。跨國公司在華兼併的舉動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新聞焦點之一。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聯同國家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和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多名中央財金官員,日前出席政協經濟組聯席會,進行閉幕會議。
當中,李德水等呼籲,中國在貫徹利用外資的同時,對外資壟斷性兼併國企應該加以關注,並採取有效措施防範。
300億就能買到寶鋼
他認為,如果任由跨國公司惡意併購,內地龍頭企業核心部份和高附加值可能完全被跨國公司控制,令國企最後淪為打工仔角色。「一些跨國公司的目標是必須控股、必須是行業龍頭企業、未來預期年收益率必須高於百分之十五,這三條正在成為其在華併購活動的基本要求。」
就記者觀察,除中央部委官員外,企業如用友軟件董事長王文京和首鋼集團董事長朱繼民等亦表達類似觀點。
朱繼民分析了一下外資買下寶鋼的成本後稱,「誰有錢,花三百億元人民幣就能買到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
收緊地方引資審批權
中國至今雖然沒有宣布調整現有利用外資的政策,但由本月一日起,省政府對鼓勵外商投資項目進口設備免稅確認的權限,由一億美元縮減至三千萬美元(逾二億三千萬港元)以下。有消息人士對記者稱,新措施旨在防範地方政府為追求政績,亂引入外資兼有助篩選外資項目。
全國至今利用外資四萬八千多億港元。美國是目前最積極收購中國企業的國家,佔全部外資併購的三成,其次是歐盟,佔兩成七。
本報記者/《中國經營報》/《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