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控股(002)及港燈集團(006)剛派成績表,純利均有長足增長,但全賴海外業務的一次性收益,本港業務增長僅為低個位數字。由於兩電回報在08年後實行調低,證券行看淡股價之餘,指出港燈較依賴本港業務,較中電更受壓。
【本報訊】荷銀證券分析員劉顯達說,兩電面對同一問題──08年後電力市場改革。他說,撇除各自一次性收益,中電去年約有77%利潤來自本港,港燈則約為88%,一旦08年後准許利潤下調,兩電盈利勢必受顯著影響。中電及港燈去年分別賺113.68億,增32%;及85.62億,增36.9%。
09盈利減三成
港府較早時發出《香港電力市場未來的發展》第二階段諮詢文件,建議兩電准許回報,由13.5%至15%,下調至7%至11%。德意志銀行發表報告指出,這代表09年中電電費須減15%至21%,港燈須減22%至30%;09年盈利分別減少21%至33%,及減25%至38%。該行認為,兩電回報定於約10%水平較為合理。
劉顯達認同,若08年後准許利潤下調,港燈所受影響較中電為大,因為港燈對本港的依賴較大。他指出,港燈發展基金「見底」,也是另一個較為看淡的原因,因為預料港燈07及08年均須加電費,但能否根據利潤管制法則「加足」則成疑。
花旗集團在港燈公布業績後發表報告指出,若要在兩者選出誰較具防守性,會較喜歡中電,除了因為中電仍有約37億元發展基金外,海外增長也較為樂觀。雷曼兄弟則持另一看法,由於港燈分拆部份海外資產上市後,負債率降至15%,相對負債比率有可能升至50%的中電,港燈更有條件提高派息率。
力拓海外市場
為了減少對本港業務的依賴,中電及港燈均在業績中表明,加大發展海外市場力度。劉顯達說,中電的非本港資產,大多集中於增長潛力較大的發展中市場,港燈則集中於較為平穩的市場。他指出,增長潛力與投資風險成正比,很難說哪個海外策略較好。
摩根大通則認為,中電海外業務回報過低,相信未來會集中精神,整合澳洲業務,否則中電管理層將面對該地區業務進行減值撥備的壓力。美林證券表示,港燈財務狀況較以往更充裕,令其更有能力往海外發展,但目前理想的項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