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喇:山居之民 辜負了婆婆的美意

旅行喇:山居之民 辜負了婆婆的美意

我最愛拍下小孩子的臉蛋。
他們的臉上,永遠流露着最單純、最天真的情感。
哈尼族的小孩,是幸福的一群。
不是因為他們人人有書讀,
而是承繼了哈尼族世代相傳的至寶——
刻苦自強的信念和他們祖先憑雙手創造的人間仙境。

賣雞蛋揹背包賺錢養家

早上在老虎嘴看過日出之後,我們碰上很多拿着不銹鋼碗子的小孩,原來他們每天都會出來賣熱騰騰的烚雞蛋給路人,每隻一元人民幣。天真爛漫的孩子總是笑容可掬的嚷着「幫我買一個吧!」看他們可愛的樣子又怎忍心不買幾個!但記緊替不同的孩子買,好讓他們人人有份,不然他們會扁嘴的呢。見他們高高興興的跑回家,我想,是上學時間差不多到了吧!
其實這幾天當我們在山間漫遊,尋找靚景拍攝的時候,總有小孩子像保鑣一樣跟在我們後面。必定又是想幫遊人揹背包上山賺錢了!都只是六、七歲而已,有的是兩小無猜,有的則帶着三、四歲的弟妹一起來。「讓我們幫你拿吧,只是兩塊錢!我們會跟着你上山去。」老實說,不是連兩蚊都想慳,只是不忍心要他們背着我那三十多磅的大背包而已。但見他們這麼可愛,最後還是讓他們拿最輕的腳架,邊走邊唱山歌,開開心心的一起上山去!

■彝族女孩(下圖)的服裝跟哈尼族(上圖)不同。

■看她,幸福滿足都寫在臉上了!

■孩子乖乖的坐在路邊等娘親買菜回來。

五日一次市集掃貨

自給自足的哈尼族人從最初在雲南定居到現在,一直過着簡單樸實的生活。他們懂得利用生態環境所提供的天然材料,來建茅草屋、土掌屋、石灰屋等;吃的都是自己親手所種。元陽出產的農作物種類很多,有棉花、甘蔗、麻、花生、茶葉等。水果更有香蕉、菠蘿、桃、李等。村民會將自己所種的帶到五日一次的市集擺賣,也順道補給家裏的食糧。
市集就在距離新街鎮約20公里的勝村,每逢市集營業的日子,村民就會從鄰近山區的村落、寨子跑來,搜羅日常必需品,又不忙敍舊聊天。令我最開心的,還是發現很多新鮮的蔬果,你不需要擔心這個薯仔是基因改造、那個番茄加了人造色素,因為這裏所有農作物都是最新鮮最天然的食材。
其實在新街鎮也有差不多的市集,買的東西不夠勝村的多,也不夠地道。不過若然遇上墟期,逛逛也無妨,這裏有民族服飾、補鞋攤檔,感受一下他們簡單的生活也很是有趣。這天我還遇上待嫁姑娘跟友人一同挑選嫁衣裳。你一言我一語,試這件試那件,在她們臉上,總是露出滿足的笑容!

■好客的哈尼婦人,一起背着小孩去市集。

■大嬸每次都是這樣背着大籃蔬菜到市集擺賣。

■山草藥種類繁多。

■柑也特別鮮甜。

蔬菜即摘即炒清溪鯉魚特別肥

可能是來了農村吧,所有能放入口的食物都忽然變得新鮮。在紅河山區除了保證吃的是走地雞之外,青菜都是村民到田裏即摘即炒,好爽啊!這裏可以吃到的菜類大大話話有三、四十種,但統統都不是香港可以吃到,就連結出香蕉果實的花托都可以炒來吃!一口吃着鮮嫩的菜苗,不禁一邊讚歎哈尼族人耕種技術的厲害。
村民還介紹我們吃當地的臭豆腐,比旺角買到的小一點。他們用心地把它們放在炭爐上慢慢的燒,至外皮全變成黃金色就可以吃啦。聞一下,不覺臭,咬落就吃得出淡淡的臭味,豆味濃郁,十幾粒都不過是兩元人民幣,認真抵吃!當地人更會以它配麵條吃,一次可以吃幾十粒呢!
差點忘了令我胃口大開的蘿蔔熟鯉魚,足有三斤重的鯉魚來自山上的溪流。是因為在毫無污染的水質下長大吧,它的肉質鮮嫩,配上蘿蔔的清甜,美味得我一個人就把它全部吃完!

■鮮肉煲仔湯米線是元陽特產,大大煲只售5元。

種族融合老人家熱情好客


在紅河區聚居的,除了哈尼族其實還有彝族人和拉祜族,他們同源於南遷的古代北方的羌人。當地的哈尼族老婦告訴我,千多年來,他們兩個族裔的人都和和氣氣,從沒有相爭打鬥。大概他們都有與世無爭的性格吧。
幾百年來,哈尼族受盡外族逼迫,從青海高原走過大小江河、高山峻嶺,千里南遷到雲南落地生根,為的就是要保存族裔的最後一點血脈,一心在這「山高皇帝遠」的靜土避開世俗的鬥爭。他們沒有退縮,反而善用世代相傳的居山本領,使得族人能「留得青山在」。刻苦自強、和諧共處,正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的生活態度。
尤其老人家更是特別的熱情好客,初次見面,老太太就滔滔不絕的說着她這個風光如畫的家鄉故事,說着他們偉大的祖先是怎樣來到這樂土。才幾句,老太太就盛意拳拳的邀請我們回家作客,說要親自下廚煮幾味住家小菜款待我們。可惜時間緊迫,老太太的家也路途遙遠,最後我們還是辜負了她一番好意。

■頑皮的法國青年在肥大母豬旁玩開笑。

銀器頭飾看財富

哈尼族女性頭上的銀器飾物愈多,代表愈富有。她們會將每星期在市集擺賣賺得的錢,用來買銀幣。然後將銀幣打造成不同款式的裝飾,如鈕釦、銀牌,甚至一個個實心的銀球,釘在衣服、帽子或頭巾上。

哈尼族語傳後代

哈尼族已有二千多年歷史,現居於中國境內的哈尼族人約有130多萬,部份則散落緬甸、泰國、老撾、越南等地。哈尼族語與藏語屬同一語系,年長一輩仍會將族語教授後代,雖然隨着教育在山區開始普及,新一代都開始會說普通話,但日常生活仍以哈尼族語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