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友問︰「你明明是一個古典自由主義經濟信徒,為甚麼到蘋果財經去教人炒股炒外滙?」其實理由好簡單。試諗下,如果香港人誤解市場,甚至心存恐懼,怕參與市場,又點可能要佢哋愛戴市場?利世民寫財評專欄只不過想為廣大讀者搵出市場可愛有趣之處,當然如果可以幫到大家從市場上嘗到成功的滋味,為自由市場找到多幾個知音,就真係最完美嘅結果。
其實有心睇財經版嘅朋友,或多或少都有參與市場,相信當中更有不少是由開市到收市都睇實個市,對每一日嘅市場動向瞭如指掌,亦不必再多費唇舌講埋啲「市場充滿風險」呢種多餘的話。當然將市場風險講得清清楚楚,亦可以避免不必要嘅「傷亡」。
不過利世民始終認為,唔需要將小投資者睇成羊牯。上星期證監發表一份調查,引證咗呢個睇法。調查發現,香港只得四成七投資窩輪嘅投資者/投機者蝕錢,呢個數字算係非常之理想,而且超過九成被訪投資者明白窩輪係高風險投資工具。利世民睇到證監發表嘅數字,不期然發出會心一笑︰「睇吓邊度仲有人會話小投資者唔識嘢?」
人對市場的觀感,以不同人對攀山運動的看法來形容最貼切。有些人一聽到高山上種種惡劣環境,就已經提不起勁,不要說叫他試試上大帽山,就連聽別人講登山經驗都沒有興趣。另外一種人就是喜愛高風險活動,愈難登的高山就愈有興趣去挑戰,征服了阿爾卑斯山,就想要到喜瑪拉雅山;戰勝了喜瑪拉雅山,就想到徒手不用氧氣筒上高峯。
唔怕有風險 最怕自以為是
以上兩類人,其實都知道攀山運動有風險,不過前者其實根本不明白真正的風險是甚麼,只知道怕;後者不但了解登山運動的風險,而且會想辦法解決問題。其實風險唔代表啲乜,最緊要有份參與嘅人學識點面對風險。
最怕有啲人自以為是,以為自己保護緊小投資者,其實係嚇怕其他根本無份參與市場嘅人。情況就好似嗰啲好日都唔會行山嘅人,竟然要求立法監管其他人攀山,你話係唔係好心做壞事呢?
利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