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005)2005年度盈利增長17%,高於各證券行的預測,滙控股價於倫敦即時作出正面反應,股價上升至135港元,但本港市場則未見受惠,滙控股價既不如倫敦市場之表現,恒指於周二更急跌逾200點。這是否又應驗了「好消息出貨」的理論?
其實,恒指早前逐步上升逼近16000點水平,滙控的貢獻實在不少,但筆者一直關注市場是否有新消息刺激其他藍籌股接力推高大市,否則,單是依賴滙控股價上升實不足以令3月大市有突破。
大市在滙控公布業績後即時掉頭向下,正反映大市在其他藍籌股(尤其是地產股)欠缺接力條件之下,遂形成類似好消息出貨的格局。
不過,除了滙控業績對大市有左右作用之外,個別藍籌股業績仍將對大市及相關股份造成影響。其中以長和系、中國移動(941)較為注目,和黃(013)未能成功分拆意大利3G對其2005年度盈利的影響,以及管理層對集團在歐洲3G的價值評估,又或意大利3G再分拆的估值會否隨電訊技術發展而下降?均足以對長實(001)、和黃股價及大市構成壓力。
留意派息政策背後原因
中國移動的情況略有不同,集團在過去一年的上客人數、收費等各方面相當穩定,預期業績表現屬平淡,但公司在資金上的處理卻是焦點所在,若預留資金作3G業務投資,市場的反應會出現頗大分別,從正面角度看,內地3G政策明朗化,令中移動有新的業務發展空間,為未來收益增長鋪路。
從另一角度看,龐大的投資金額對集團造成一定壓力,加上內地3G發展前景仍存在很大的變數,從短線角度來看,股東可能要即時面對減少派息的影響,這均對大市及中移動股價構成壓力。
雖然筆者認為,投資者不應單從派息多寡決定該股份是否值得投資,尤其是本港利率已多次調升,目前半年至一年定期存款可達4厘至5厘,與過去「零」息水平的年代不同,但中移動在2002年度下半年才首次派發股息(目前息率為2厘),若今次派息減少,難免令股東失望,對股價有一定壓力。
不過,近期公布業績的多間公司亦顯示股息與股價的掛鈎情況並不太大,恒生銀行(011)2005年度盈利倒退0.2%,派息比率維持87%,以目前股價計算,股息率達5厘,但未來業務面對挑戰甚大,股價亦不升反跌。相反,地鐵(066)派息並未跟隨盈利增長,但未來在西港島線、南港島線及內地發展計劃為長遠收益增長更顯重要,派息率下降料對其股價影響屬短暫,因此投資者應對公司派息政策背後的原因有所理解,不必作過敏反應。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