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受海水倒灌而引發的鹹潮高峯期雖已過去,但廣州市部份地區的食水依然帶有濃烈鹹味,就連酒樓所泡的上等靚茶也苦澀難飲。有水利專家批評,廣州當局錯失多次引珠江水沖刷河涌水道的機會,令河道沉積的含氯量偏高,除非下大雨,否則鹹味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內地傳媒日前報道,廣東省上月底受北方一股南下的冷凍空氣影響,西南部地區降雨量驟增,西江上游、珠江流域水流量因而大幅提升,令困擾珠三角多時的鹹潮高峯期得以過去。根據有關部門監測數據顯示,受鹹潮嚴重影響的珠海市,入海口橫門水道小隱水閘連續六天沒有發現鹹潮蹤影。而珠海磨刀門水道大湧口水閘,周日監測到的鹹潮最高含氯度,更降至去年秋季以來的最低值。
不過,廣州市西面部份地區居民近日卻投訴,食水依然帶有濃烈鹹味,有人連日光顧荔灣區附近多家酒樓,發現他們用自來水所泡出來的茶仍苦澀難飲。
官方辯稱 鹹潮未結束
廣東水利部門解釋,廣州食水仍有鹹味,是因珠三角的鹹潮並未完全結束。珠海市近日情況獲得紓緩,主要是因為二月底西江、北江流量明顯上升,令西江最下游的磨刀門水道海水倒流現象受到控制。至於中山市,雖同樣受到鹹潮所困擾,但因市內調節淡水的資源充足,所以影響不大。
不過,廣州市一名水利專家卻有不同意見,並指市內鹹潮未退,其實是因為有關當局未有像珠海、中山等地,在今年一月底利用珠江調水壓鹹的機會,引水沖刷河涌水道,結果令河道沉積的氯含量仍處於偏高水平,無法儲蓄到乾淨的淡水。
專家又表示,廣州西面水源主要依靠流溪河水,入春以來流溪河地區的降雨量遠遠不及西江、北江。專家強調,廣州市要徹底擊退鹹潮,就必須等下大雨,否則鹹潮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廣州《南方都市報》/本報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