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訊:凌晨兩點

上海通訊:凌晨兩點

凌晨兩點。樓下的林女士還是睡不着,她輕手輕腳打開兒子的房門,在確信兒子正呼呼大睡之後,才回房舒了一口氣,這是她第二次從網吧找回失蹤多日的兒子。「現在好了,聽說娛樂場所都要在凌晨兩點以前關門,我那小傢伙,就沒有地方逃夜了。」
凌晨兩點。的士司機胡師傅把車泊在家門口,因為,他再也沒有機會在羅傑姆這樣的頂級舞廳和錢櫃那樣的頂級歌廳候客了。自三月初《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實行,胡師傅一個班起碼損失五六十元,「一個月,就是千把塊錢啊,三分之一的收入就此縮水。」
這個凌晨兩點的分界線,成了眼下上海市民議論的熱點。《條例》出台,據說是為了減少深夜娛樂場所周圍的噪音,減少「黃、賭、毒」犯罪,減少企業經營成本,等等,政府執政為民的苦心可見一斑。

商家玩貓捉鼠遊戲

從電視上得知,《條例》實行第一天,大部份市民,尤其是玩家都對此表示肯定和理解,但也有不少商家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有人說:「凌晨兩點,年輕人在歌舞廳玩得不夠盡興的話,完全可以三五成群回到家裏繼續鬧,噪音危害更大。說是抑制『黃、賭、毒』,但這些東西,哪裏不可以進行啊?賭博、吸毒,在家就可以施行,所以,關鍵不是對娛樂場所要有所限制,而是公安人員要更勤政才是。」
凌晨兩點的一紙禁令,受到影響的,自然不止娛樂場所和的士行業,夜宵店、大牌檔都紛紛感受到蕭條的壓力,而不在禁止之列的酒吧、網吧等場所,則迎來了真正的春天。「這些地方,就不存在《條例》列出的那些問題?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從何談起?」有人這樣質問。面對種種質疑,有關部門近日表示將出台《細則》,並對《條例》進行修改。
匆匆出台,又匆匆修改,頭痛醫頭,腳痛醫頭,這種拍腦袋式的政策何時能是個盡頭呢?好在「兩會」正在召開,在諸多代表的提案中,還能看到某種希望。只是林女士空歡喜一場:「網吧怎麼就可以通宵營業呢?」
游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