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生雜文:饅頭.稀粥.生死符

孔捷生雜文:饅頭.稀粥.生死符

陳凱歌興訟,只緣《無極》被名不見經傳的「網蟲」胡戈糟踏得體無完膚。
胡戈僅用十元在街邊買了一張《無極》盜版碟,製作出顛覆搞笑版的網路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令這部豪華巨片化為荒誕小品。結果上網看「饅頭血案」的網民要比進影院看《無極》的要多得多!
胡戈的短片不是商業行為,沒有賺過錢。陳凱歌要告人家甚麼?依大陸律例,買盜版碟不犯法,賣才犯法。正是十元區區之數,才顯出《無極》億萬巨資背後的空洞無物。拍出這樣一部大爛片還不許人家揶揄調侃,莫非當今還是毛澤東時代?陳凱歌忍氣吞聲猶自可,一放言要打官司,「饅頭血案」更是聳動江湖,街知巷聞了。
從「饅頭案」又想起另一宗雲譎波詭的「稀粥案」。一九八九年在文化部長任上的王蒙發表了小說《堅硬的稀粥》,描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再加上一個忠心耿耿的老保母徐姐,人丁興旺而又安定團結,事無巨細都聽爺爺的指示,連每天吃飯都是徐姐請示爺爺,早上是稀粥、鹹菜、烤饅頭片;中午是炸醬麵;晚上是米飯加葷菜素菜,幾十年如一日。誰知後來家庭裏鬧起維新運動,老爺子就主動提出輪流執政,先由長房兒子主理膳食家政,卻因權威不夠,各人嫌隙漸生;後索性權力下放給徐姐,豈料更加劇分裂,憎恨稀粥、饅頭的新潮派主張引入黃油麵包牛奶咖啡加生雞蛋,結果造成多人腸胃不適,新政失敗……小說結尾是回歸到爺爺的「開明專制」,大家終於在稀粥饅頭的守恒秩序下過着幸福生活。
這篇小說「出籠」時為大凶之歲,親手提拔王蒙任文化部長的趙紫陽被廢黜,王蒙託病不去「慰問戒嚴部隊」,旋即辭職。然而狂瀾既倒,他被指以「封建家長制」影射鄧小平。這宗「稀粥公案」擾攘多時,了猶未了。至一九九一年《光明日報》更發表指名道姓的批判文章,罪名層層加碼。

飽歷政治風濤的王蒙背城借一,直接給江澤民上書申辯。江接信後和李瑞環商量,後者力保王蒙。於是這年元宵節中共舉行文藝界知名人士迎春座談會,王蒙獲邀參加,江澤民熱情招呼,還要和王蒙切磋英語會話……至此「稀粥案」風息浪止。
自不消說,大陸官場的潛規則早就延伸到香港。為何愛國左營頻見「倒曾」之蠢動?又緣何「兩會」期間曾蔭權那麼在乎中央領導人的「接見」?蓋因在中國政治戲台上,一個人的三衰六旺必須由「天子非常賜顏色」來確認。故此曾特首死乞白賴也要握一把胡溫的手,領受一縷關愛的眼神。倘無肌膚之親和眉目傳情,曾蔭權返港斷斷過得初一過不了十五。如若不信,試看下次特首北上述職竟與胡溫緣慳一面,不旋踵則「倒曾」風球高懸,不逾半年,香江易幟!
天子垂顧外藩,有如《天龍八部》的靈鷲宮主天山童姥施恩,賜予門下分壇弟子以「生死符」,有此解藥始得延年續命。可憐曾特首之命途多舛,盡付一聲長歎!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