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幫菜的變化諸多,連續幾餐都不厭。晚上,我們去吃「辦桌」。
好友蔡揚名導演說:「辦桌沒有Nagashi怎行?」
Nagashi日語「流」的意思,是一群流浪樂師,提着樂器從一間酒吧到另一間為客人伴奏,是卡拉OK的祖先。
「那怎麼辦?」我問。
「我替你請了一隊出名的,還有幾個小妹妹跟來。」他說。
到了餐廳,的士哥搖轉幻彩燈、噴霧器和麥克風已弄好,儼似個小舞台,四位樂師開始奏些《望春風》等曲子。
我們一團八十人坐下,先上烏魚子,雖然與午餐重複,但這是客人要求的,接着是煙鯊魚,取一公尺長的鯊魚,只取其腹部,煮熟後煙熏,有軟皮、脂肪和肉三層夾着,味鮮甜,香港沒人做。
粉肝是用針筒把鹽水注入豬肝中蒸後切片的。醃腸熟肉二樣是兩種不同的香腸,有些像南洋小販在五香攤中賣的,台灣腸做法雖然簡單,但為該餐廳之招牌菜。
烤九孔,九孔是小鮑魚,外圍有半個熱情果,中間插着蝦,想不到這種土得要命的菜,還學會擺設。
虱目魚只有台灣才吃得到,用肚腩煎之,其他部份拋棄。
接着蚵仔青、飛魚仔炒蛋、紅蟳米糕、螺肉蒜等等,最後有另一碗招牌菜擔仔麵。
小妹妹上台,是四位裙子穿得短得不能再短的女郎,面貌普通,身材一流,露胸露腰,一面唱一面跳,她們參加婚宴,和生日會等。團友中的女賓,也看得津津有味。
不過這是蔡揚名導演送的禮物,其他團就再也沒有這種表演了。
後來一問,才知道台灣流行復古。這支Nagashi樂隊,還時常上電視表演呢。
「那生意一定好得不得了。」我說。
蔡揚名導演笑嘻嘻:「有錢人葬禮,也請小妹妹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