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推有效溫度反映實際感受

擬推有效溫度反映實際感受

【本報訊】相信不少人都感受過香港的攝氏十度低溫特別寒冷,但同一氣溫在外國可能穿件厚毛衣已可抵得住。到夏天逾三十度的高溫時,又總覺得那股悶熱比處於熱帶地區的東南亞更酷熱。
原來要計算人體真正感受到的氣溫,除了量度實際的溫度外,更要考慮風速及濕度,天文台正着手訂立這個反映實際感受的溫度指數。

據氣溫濕度分析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梁榮武稱,天文台着手訂定「有效溫度指數」(Neteffectivetemperature),該指數目的是科學化計算出人體實際感受的溫度數字,有關計算將根據當日的氣溫、風速及濕度作分析。他舉例稱,在外國,冬天的時候除公布溫度外,並加設風寒指數。
梁榮武指出,有效溫度指數在醫學界視為最能反映人體感受的溫度數值,所以訂好這個指數後就會再比較本港醫院的入院數字及死亡率,從而計算出氣候和健康的關係,今年公布結果。他表示,長遠而言,天文台有意推出有效溫度指數,但未訂定實際推出時間,主要的顧慮是恐防市民會將實際溫度及有效指數混淆,未來會先多作教育才推出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