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認為,中國、香港及新加坡現時的外滙儲備量屬於「過量」,從主權評級的角度而言,即使這些地區的外滙儲備進一步增加,亦無助進一步調升其主權評級。
惠譽按照亞太不同地區的外滙儲備量,再相較當地的貨幣供應量(M2)、短期債項、入口等指標,計算出三個區內的中位數,如果個別地區得出三個指標,均比較區內中位數高逾1倍,便被界定為擁有過量的外滙儲備。
截至05年12月底止,中國內地共有8189億美元外滙儲備,全球排行第二;截至今年2月底止,香港及新加坡則分別有1257億美元和1202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七及第八。惠譽給予中國的外幣評級為「A」,前景穩定;香港的評級為「AA-」,前景穩定,新加坡的評級為「AAA」,前景亦為穩定。
無助提升主權評級
中國、香港及新加坡仍然實施有管理的滙率制度,惠譽國際亞洲主權評級主管兼高級董事麥克名說:「中國的外滙儲備很快便達到1萬億美元,這個因素已經反映在現有評級內,因此不會導致惠譽更改中國的評級。」他強調,外滙儲備增加只會為這些地區的評級帶來中性影響。
談及人民幣滙價時,麥克名預期人民幣今年升值幅度將少於5%,自從人民幣滙改後,中國每月平均錄得14億美元熱錢流入,比較滙改前的每月平均56億美元大大減少,顯示人民幣滙改有助遏止投機熱錢流入。
另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易綱說,隨着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建立、市場供求的變化,人民幣的彈性會擴大,浮動區間將會隨着市場變化而出現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