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增值」這個詞,最荒謬。分明是有血有肉的人,怎麼淪為一張張的八達通卡?難得都自卑自賤,為了成為一張增了值的膠片,日夜「進修」。人,不是死物,但這個「自我增值」,徹底把人「物化」。學英語,是「自我增值」;學烹調,是「自我增值」;學交際技術,是「自我增值」……然後,有一個地方,有一個電視台的新聞撰稿員發現門前有一家大學,這家大學,竟然有一座圖書館,於是,撰稿員告訴人:「學生就可以利用這家圖書館去『自我增值』。」等於說,門前有一座「增值機」,人肉八達通,可以輕輕鬆鬆去「增值」了。
「增值」的目的是什麼?是用,是使用。人,「自我增值」了,是方便讓別人使用。功能越多,使用率越高,則這個人,越有可以量化的「價值」。是這樣麼?圖書館的存在,就為了讓學生去「過機」,讓他們去「碌一碌」,就算成材,可供各種機構使用?
以「自我增值」為學習目的,有一個缺陷,那就是「智慧心」和「慈悲心」這些東西,「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類古董,從來不屬於「增值」的範圍;這一張張人肉八達通卡,也不需要輸入這些「資料」,去佔據他們的記憶體。
當一個社會,一幫冷血人,不知不覺地使用這個詞,真正有價值的人情物事,就會不斷失去;因為,一部好小說的「增值功能」,遠不及一本好字典;一本好字典的「增值功能」,又遠不及一冊《增值指南》來得「實際」。你可能正在享受悠閒帶來的寧靜,感悟寧靜可能帶來的智慧;可惜,在「物化」了的社會,總有一張人肉八達通會撲過來,跟你說:「你怎麼還不去增值?」我得陪我的貓,你解釋。「陪貓不會增值。」八達通說。我得照顧父母。「照顧父母,也不會增值。」我還是想玩玩石頭。「石頭可以升值,但你這個人,還是得去增值。」八達通長了手腳,成為一座城,一個國家,一方世界的主流;你不去「增值」,等於放棄做人的價值。
人,需要學習;學習,有好多法門。大學淪為「增值機」,壞成榨汁機,都沒有錯;錯就錯在你,為什麼好端端的,偏要把自己磨平壓扁,最終,浮而且薄,貶值成一塊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