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拉扯撲地樣樣齊<br>女將豪玩欖球

碰撞拉扯撲地樣樣齊
女將豪玩欖球

欖球一向是粗獷男兒及外籍人士的專利,場上拚命狂奔,還要不怕碰撞、拉扯及撲地,所以女孩子打欖球必會惹來奇異目光;但近年本地欖球運動不斷發展,成功吸引不少華籍女孩參與,大專院校更每年舉行女子賽。兩位大學欖球女將今次就親身分享「潮爆」欖球有幾好玩。文:曾雁平 攝影:黃賢創

從外表看,實在很難想像分別在香港教育學院及理工大學讀三年級的Nicole與Vivian是女子欖球員,兩人同樣是「細細粒」,好像大風點也會被吹倒;只是當她們換上欖球服裝示範技術及拍照時,看過她們的傳球和奔跑速度,原來是「有姿勢又有實際」,難怪兩人同是校隊的主力。過去幾年有愈來愈多人打欖球,當中很多就更加是本地華人,令比賽的競爭比以往更加激烈。

「比籃球更易掌握」

現為教院女子欖球隊隊長的Nicole說:「有朋友知我跑開短跑,就介紹我試打欖球,因為主要靠跑得快攞分,而我就這樣便開始跟操學打欖球。其實欖球並不難打,因為主要攞住個波跑同傳球,加上攔截,技術上可說比籃球更易掌握。」
打了欖球三年多的Vivian指出,好多人以為打欖球「咁多碰撞」會好易受傷,其實只要懂得怎樣保護自己,比賽及操練時盡量小心點,就可以減低受傷機會。自言打波認真又狠的Vivian說:「好多同學和朋友都懷疑我咁樣的身形打欖球得唔得,但當睇過我打波後,就知道我真係打得到,不是玩玩吓。」

玩咗欖球上身更結實

加入本港女子欖球隊Nomads的Nicole表示,打欖球過程中除可練到體能外,還可帶來好大滿足感:「我過往只玩短跑,所以耐力比較差,打咗欖球後耐力好咗,體形也較結實,當中上身同肩膀位就最明顯,基本上每星期保持住打波,已經唔需要花錢去邊度keepfit。」
至於Vivian認為,華人體形比較細,但只要夠快夠靈活就不會太輸蝕,她說:「打波幾年發覺,外籍球員有時幾驚對住我們這類細粒球員,因為我們一般會比佢哋快同靈巧,好似兔仔咁,佢哋好難截到我們這類球員。」

以靈巧補身形不足

兩人在本月底將與友人現場觀看每年一度「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感受氣氛之餘,亦希望能從中偷師。

要與高頭大馬的對手比賽,三位嬌滴滴的女孩子會以技巧彌補不足。

左右橫傳是欖球的基本練習之一。

Nicole(左起)、Vivian和Emmy卸下戎裝後,很難看出是欖球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