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減少分行數目,又或者關掉傳統屋邨的分行,卻在一些銀行認為有錢賺的地方開設分行,其實是反映銀行的經營策略有變。
原來使用銀行櫃台服務,銀行所負擔的費用可以很昂貴,例如到銀行櫃台繳付信用卡欠賬,銀行隨時會收取20-30元的費用。如果所欠的卡數只是一百幾十,到銀行使用櫃台付款是不化算的。銀行會說只是能收回成本,但不同銀行怎樣計算成本可能亦有別,其中成本可能包括舖租、人工、水電、電腦設備等費用。據市場估計,每單櫃台交易的成本,最少由數十元以至過百元也有。
在01年利率協議未除消之前,銀行主要盈利來源是利息收益,銀行採用拉上補下的策略,把櫃台服務當作客戶服務之一,用來維持客戶的關係。但自利率協議撤銷之後,銀行開始着重非利息收入,那些傳統櫃台服務漸漸地被機器及網上銀行所取代。櫃台的服務由簡單支援客戶為目標,慢慢變成銷售為目標,銀行開始賣基金、保險,加強外滙及股票買賣的服務。因為目的是銷售產品,所以設置的分行點便會有別。那裏會有更多潛在客戶有財力去買金融產品,分行便會到那裏設置。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 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