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殮房近年多次爆出醜聞,除了今次認錯屍外,去年兩個殮房曾因「屍滿之患」,把屍體堆成「人肉金字塔」,引起社會嘩然;有曾任職衞生署法醫科的醫生認為,殮房職員未受過相關訓練,加上待遇較醫院殮房差,人才另謀高就,是屢次失誤癥結所在。
屍叠屍事件令人震驚
衞生署屬下有四間公眾殮房,包括香港域多利亞、九龍紅磡、新界葵涌及富山殮房,全部由法醫科管理。在○四年三月,三名食物環境衞生署技工被廉署拘捕,懷疑他們過去七年在富山火葬場向殯儀經紀收取賄款,又盜取棺木中的貴重陪葬品。
更令社會人士震驚的是去年七月,衞生署「深喉」向傳媒踢爆紅磡及域多利亞殮房因「屍滿之患」,把屍體堆成「人肉金字塔」,「墊屍底」的屍體更被擠壓致變形。
衞生福利局局長周一嶽起初矢口否認,又質疑傳媒造假,其後事件愈鬧愈大,衞生署署長林秉恩最後要公開道歉。
曾任職衞生署法醫科、香港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系臨床副教授馬宣立指,在殮房工作的職員沒受過專業訓練,「佢哋入行跟師傅,入咗職先學做,都唔知學到幾多。美國、澳洲做呢啲都要讀過書、考過試,攞張文憑,學殮房管理同埋傳染病控制,唔係咁求其。」他又指,要避免再有失誤,殮房工作必須走向專業發展。
待遇較差無晉升機會
馬宣立指,公眾殮房的工作屬厭惡性,沒有晉升機會,待遇也較一般醫院差,難吸引較有學識的新一代,「佢哋人工一樣,但係公眾殮房要輪夜,要解剖嘅case(個案)又多,成日要見啲臭屍、腐屍,兩份工擺喺眼前,肯定無人會做公眾殮房。」他解釋,過去殮房人員的待遇一直為人忽略,近年事故頻仍才開始曝光。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