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南部的尼斯(Nice)正位於海岸BaieDesAnges之上,單是沙灘已有十多個,也許尼斯人是如此貼近陽光與海灘,再加上剛巧到埗時碰上夏祭節(FeteD'ete),還有偶遇的鋼琴高人,只要一出門口,便可感到法國人狂放與藝術氣息的一面!
夏日狂歡,跳舞玩通宵
每年踏入夏季的第一日,法國各大小城鎮都會慶祝夏日來臨,我抵達尼斯的首天正是他們的夏祭日,全城由晚上八時開始至翌日早上都在狂歡。無論走到哪個角落,都在大播特播Disco音樂,你可隨時加入任何一堆街頭舞表演中。我則選擇了當地政府電台搞的爵士派對!我一邊喝着免費派發的飲品,一邊聽着一隊隊爵士樂大師表演,要多陶醉有多陶醉。沿住成條英國海濱長廊(PromenadeDesAnglais)吹住海風又聽住咁Rock嘅街頭音樂,仲不時傳來陣陣香氣撲鼻的串燒味!但最吸引的還是由這天開始的「夏季大傾銷」,大至老佛爺百貨小至街邊店舖,全部都擠滿不分年紀與國籍的女人,身為香港代表的我怎麼可以不參戰呢?
只是一到星期日,這裏猶如死城,九成九的店舖都關門大吉,即使已日上三竿,我也幾乎是街上唯一的行人。我惟有逛逛星期天必開的──教堂。始建於1914年的聖女貞德堂(EgliseSteJeanneD'arc)有別於典型哥德式或巴洛克式教堂,純灰白色外牆與橢圓形頂蓋,枝節不多,內部亦異常簡潔。坐在裏面,腦海忽然浮起那套《聖女貞德》。
人肉點唱機 流麗不已
在街上遊蕩不久,竟驚見一間音樂中心開門做生意,當然有殺錯冇放過,總比在街上乾曬好。音樂中心內光線不猛,但書種多,樂器也齊全。忽然間,陣陣琴聲傳入我耳中,是很爵士樂的味道……我沿着樓梯走上二樓,果然是一層鋼琴陳列室,其中一部黑色大三角琴上坐着一位阿叔PaulDavis在彈奏,旁邊站着一位光頭法國男生,我對小男生笑了笑,站在他身邊一起欣賞。演奏完畢,我們一起拍掌。「你會演奏古典曲嗎?」「會……哪一首?」「蕭邦敍事曲吧?」「李斯特練習曲也不錯……」光頭男也加入點歌行列。「那不如拉赫曼尼諾夫的……」我與光頭男愈說愈興奮,只見阿叔點頭不作聲,我們則不斷「好呀好呀」!只要說得出的曲目,無論有多難他都會彈,而且流麗不已!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音樂中心消失了
彈罷,這位高人PaulDavis還口吃地謙道:「我……大概十多年……沒有彈過這些曲目了。」原來他隨一隊舞團做即興演奏的樂師,常在法國大小城鎮演出,果真是真人不露相。但詭秘的是,當我翌日再走在同一條街,全部商店都開門的時候,我唯獨偏偏找不到這間音樂中心……
我找到了飄零燕
尼斯車站(GareNice-Ville)北面約四個街口有一個小火車站(GareDesCheminsdeFerdeProvence),從這小站可乘松子列車(LeTrainDesPignes)前往附近小城狄尼(Digne)。此列車沿途風景十分迷人,更途經很多迷人小鎮,更可試試坐砵砵蒸氣火車的滋味,隨時下車及上車。
我先選了一個聖安德烈小鎮(Saint-Andre-Les-Alpes)下車。這個小鎮真的靚到不得了!一下車,只能說一句:「嘩……飄零燕呀!」藍天綠草小屋仔,屋仔外又種滿玫瑰,環境恬靜河水又清澈,簡直是一個世外桃源。而且久不久會看見櫻桃樹,一邊吃採下的新鮮櫻桃,一邊走在這條「砵砵」加「轟轟」的舊式火車路軌上,完全投入了飄零燕的生活中。
法國也有條萬里長城
離開了聖安德烈小村,我再上小火車往下一站En-Trevaux。這小鎮依山而建,有着濃厚的軍事味道及祖國北京的地標影子──一條法式萬里長城!這條法式長城一樣蜿蜒而上,由山谷盤繞上山頂的城堡,也一樣有烽火台,一樣傾斜度十足。這個在1860年前還是法國邊境的小城,仍是幾百年不變的村莊風格:又窄又長的石級,石磚房子及露台,木吊板與小廣場,加上躺在屋外長木櫈上的懶洋洋小貓,忍不住我又要與牠倚在這個歷史古鎮的一角,感受一下法國南部截然不同的另一種味道。
美男搭訕,最恨不懂法語
本來,這一天可以是完全令人滿意──直至我遇上那位法國美男之前。在回尼斯的火車上,旁邊有位金髮綠眼法國版「曉格蘭特」,車上他一直對我微笑,下車時他也終於走在我身邊對我說話了……可惜我懂的法語有限,他亦一句英語也不曉。不過,他仍十分有風度地伴我走完尼斯的一條大街(AvenueMalaussena)才分道揚鑣。看見他揮手離去的背景,我有種搥心裂肺的痛──幹嗎當初不好好學習法文呢?現在後悔已經太遲了,讓這次尼斯之旅畫上如此不完美的句號!
旅遊查詢
尼斯:www.nicetourisme.com
松子列車:www.trainprovence.com
聖安德烈鎮:www.ot-st-andre-les-alpes.fr
Entrevaux鎮:www.entrevaux.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