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貓隻感染是警號

袁國勇:貓隻感染是警號

【本報訊】對於歐洲接連發現貓隻感染禽流感病毒,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昨日接受港台訪問時表示,這是一個警號,反映病毒有可能已不單在禽鳥之間傳播,而是更容易在哺乳類動物之間傳播,理論上更容易傳人,有必要檢驗貓隻。但漁農自然護理署強調,至今染病的貓隻全是因進食受感染鳥兒所致,無證據顯示貓可傳貓,暫時毋須化驗貓隻。愛護動物協會則呼籲市民不用因此而過份恐慌。
該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說,近年荷蘭科研人員實驗證明,貓隻能在三種情況下染病,包括把病毒滴進氣管、餵食帶病毒雞肉及把健康與受感染的貓放在一起,貓均會受感染。染病後出現發燒、紅眼症、呼吸困難等病徵,部份在數天後死亡,研究人員在貓染病後七天把未死的貓人道毀滅,進行解剖,發現其肺部及腦部有最多禽流感病毒,肝、腎及心臟也有,顯示貓與人一樣感染後會呈現肺炎,甚至中樞神經受損。

勿讓貓兒接觸野鳥

漁護署回應稱,早在七○、七二及八一年已證實貓能從實驗中感染禽流感,而至今全球貓隻染禽流感的個案,全都因貓進食受感染的禽鳥所致,並無貓傳貓個案,署方會密切注意事態發展,暫時毋須化驗貓隻,呼籲貓主不要讓貓兒接觸野鳥。愛護動物協會認為本港養貓環境與外國不同,家貓很少外出接觸野鳥,感染可能較低,市民不要過份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