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傳聞,快餐店老闆會教下屬不斷抹枱、拖地,令食客經常要抬高雙腳,坐得不自在,目的是要客人食完好走,不要阻着做第二輪客。港式快餐業「大哥」──大家樂揸弗人陳裕光偏偏倒轉行,打算在兩年內斥資1億元,將新店重新包裝成酒店格局,目的就是要食客坐得舒舒服服。
大家樂主席陳裕光解釋:「財不入急門」,舒適的環境可令顧客多坐一會,看來與快餐文化有矛盾,但藉「趕客」多做生意,其實是本末倒置的短線牟利方法,最後客人只會減少,累積的只是消費力弱的顧客。
軟件提升配格局
自九十年代開始,陳裕光便親自操刀,為集團旗下分店變身,至今已是第四代。記者身處尖沙嘴港威大廈,除了絡繹不絕的顧客之外,鋼鏡設計、柔和燈光,加上Plasma電視,格局有點像高級咖啡店。
自行操刀免抄襲
陳裕光指出,改善環境後,以往選擇光顧連鎖咖啡店的人,現在會轉到大家樂,一些太太以往逛街購物,只會去高級餐廳歎下午茶,現在亦會光顧大家樂,「當然除了硬件(環境裝修),軟件亦要配合,所以我們有即磨咖啡出售,對職員服務態度的要求亦提高。」
陳裕光說,環境舒適,顧客自然增加,由於大家樂仍是自助方式,所以繁忙時間,顧客都會「識做」,不會佔據位置太久。
現時大家樂的核心顧客群年齡介乎15至49歲,當中除了藍領,亦不乏白領及行政人員。除了吸納新客,陳裕光說,由於消費力高的顧客增加,他們可以推出較高價產品,例如售價39元的芝士火鍋。裝修後的分店,客次有高單位數字增長,營業額更有雙位數字上升,證明陳氏的策略正確。
大家樂的裝修已踏入第四代,過往三代都由陳裕光操刀,只有第一代是聘請著名室內設計師負責,陳氏解釋,專業設計師為了達到要求,很多時未必考慮成本,但他本身兼顧設計及揸數,自然會平衡設計與成本。
同時他亦擔心,同一設計師被另一快餐集團聘請的情況很難避免,結果可能出現類似作品,大家樂這品牌便不再獨特。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