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指將無農場雞可劏<br>中央屠宰是個煙幕

業界指將無農場雞可劏
中央屠宰是個煙幕

【本報訊】政府在內地活雞輸港的三周禁運期結束後,擬大幅減少每日內地活雞輸港數量,由三萬隻上限減至二萬,立法會零售及批發界代表議員方剛批評政府想借箍緊入口活雞數量以「陰乾」業界,間接迫雞販向政府交出牌照,實施中央屠宰;但多方面人士分析,認為當局中央屠宰措施只是個「煙幕」,可行性不大。 記者:梁洵瑜 莊曉陽

方剛表示,收到消息指當三周的禁運期結束後,政府將大幅減少每日內地活雞的輸入量,由每日三萬隻減至二萬,大幅削減活雞輸入數量,將嚴重影響本地雞販生計,質疑政府想借箍緊入口活雞數量以「陰乾」業界,他將會約見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反映訴求。
他認為若入口活雞減至兩萬隻,業界無法維持生計,以本港五百三十七檔雞販計算,連同本地活雞,即每個雞檔日後平均每天只賣七十五隻雞,「咁好似以前食三碗飯,但𠵱家得兩碗飯食,搞到我冇飯開,咁樣點和諧?」既然政府希望將來實施中央屠宰,不如早日出來與業界講清楚。

不滿三周後減入口

本港活家禽批發商商會主席徐名團也表示,了解港府有意在三周後即使恢復入口,也會大減入口量,他對此極為不滿,認為毋須減少入口量。衞福局回應稱,當局會在三周後評估當時公共衞生情況,再決定恢復禽鳥供應安排。
雖然當局稱會於三年內推行中央屠宰,但不同業界人士均認為當中變數太多,質疑最終都是個煙幕,不會如實推行,變數之一是當三年內有任何兩個雞場爆發禽流感,當局都會殺雞及實施零活雞政策。消息稱:「既然無農場雞,咁點解要喺香港起中央屠宰場,無理由運啲大陸雞嚟香港劏?」
其次,當局堅決要雞農減養,部份投資較細的雞場已準備交牌,現時雙方只在賠償上角力,要求提高交牌的賠償額,政府也正在「計數」,最終有多少雞農「留低養雞」仍是個謎,若本地雞數量少,屠宰場成本效益成疑,沒有商人願意投放二至四億元的投資額。近日在禁活雞入口同時,並無禁止入口冰鮮雞,就可能是為未來零活雞政策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