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我們已在此先後討論過不同的市場及行業。讀者可能會奇怪,為何我們對日本好像避而不談?是否因為日本市場較難掌握,我們因而選擇避重就輕?其實並不盡然。
日本經濟處於谷底已有十多年,復蘇的憧憬已出現了很多次,可惜每次都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最終都令人大感失望。幸好一眾海外投資者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日本市場,在2005年,日本日經225指數被推高接近4600點,升幅逾29%,相比起2004年的6%升幅,實在差天共地。
日本的復蘇,主要受惠於漸有起色的內需市場,而就業問題慢慢得到改善,很多的兼職職位現已轉成全職,以及整體物業價格出現回升迹象,亦居功不小。
企業方面,盈利能力已有所改善,公司亦願意投放更多資源於資本投資,從而擴展業務,過剩的產能已被清除得七七八八。
近年日資企業的合併和收購活動轉趨頻繁,擴展業務計劃可以見諸於以下數間公司於今年2月公布的消息──聲寶(Sharp)此家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器(LCD)製造公司調高銷售預測,並計劃提高25%的工廠支出,以應付需求增長;又例如富士通(Fujitsu)及松下電器(MatsushitaElectric)等全球最大等離子電視機製造商都分別計劃投資新廠房。
息升步伐不會急
上周,日本公布的經濟數據,進一步支持了「經濟正脫離通縮」的看法,不包括新鮮食物的核心消費物價在1月按年上升0.5%,是1998年3月以來最大的升幅。數據令日本短期內加息的機會增加,更有消息指央行極可能會在本周便會在對抗通縮的策略上作出改變。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政府與央行一直各持己見,政府此刻仍堅持「仍未完全脫離通縮」的看法;相反,央行則已為結束零息政策作好準備。
選擇多毋須犯險
我們認為,日本加息在所難免,但相信加息會採用比較「審慎」或「漸進」的步伐,因為利率回升將會推高日圓滙價,影響出口商品的競爭力,而初見起色的本地消費市場尚未能夠取代出口對整體經濟的貢獻。
此外,日本投資者在過去一直是美國十年國庫券的主要買家,利息上升,將迫使他們減少在這方面的投資,而如果息率上升得太快,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債券價格,也會損失慘重。
最後,日本市場在過去6個月的升浪,主要為海外資金湧入所致,但日本本土基金似乎並未有太積極入貨,令人懷疑是否有一些我們局外人不了解的不明朗因素。因此,我們不是不想討論日本市場,只不過全球有這麼多更佳的市場(例如東歐及拉丁美洲)可供選擇時,我們又何必去犯險,把資金放在一個風險大而回報又沒有明顯優勢的地區呢!
投資研究部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