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少了座斷背山 - 陶傑

特區少了座斷背山 - 陶傑

董建華「腳痛」敗走,泛民主派半年以來無力變通,現在親中陣營重返議會,準備與曾蔭權會戰添馬艦,卡位搶佔民主高地,泛民登時手足無措。「泛民」繼承了中華民族「一盤散沙」的基因,以目前這等微妙而好玩的議會新局勢,泛民根本無力駕控。
曾蔭權剛上位,泛民就應該與曾某建立「政治斷背山」之含蓄關係。不錯,曾蔭權並非普選產生,但這是中國旨意,除非以包圍督府開始,發動革命,否則無法改變。比起董伯,曾某第一身為天主教徒,第二是香港出生草根的土生港人,第三領有英廷勳章,氣味與一眾大狀與李柱銘等相似。憑此三點,泛民如果聰明,就應該知道玩法不同了。因為在這個世界,除了敵人和朋友,也就是說,除了同性戀和異性戀,美台導演李安已經公告天下:尚有第三條路,叫做雙性戀的斷背山。
「泛民」頑固死守道德高地,愚昧而僵化,非黑即白,非奸即忠,「泛民」之蠢,在於不懂在「民主」和「極權」之間,尚有一座斷背山,許五政改方案,雖然陰陽怪氣,其實是一項「斷背山」方案。
泛民主派看不出來,但對「衣櫃同性戀」別有心得的英國人卻心中有數。英國外相施仲宏發表報告,提到五號政改報告書,即肯定五號政改方案,其實也推動民主。雖然沒有甚麼普選承諾,卻隱隱有一座供曾蔭權與泛民派野合的斷背山路線圖、民主尋歡時間表。曾許擠眉弄眼,拚命向泛民發出EyeContact,泛民卻視之為敵,結果政改方案撕毀,一座政治斷背山亦隨之消失於無形。
泛民主派本來可以由大班、譚香文等充當「斷背六死士」,在立法會臨陣倒戈,支持政改方案而通過之,泛民的各大男女天王巨星則留在斷背山下的草原,繼續譴責曾蔭權,呼喊民主普選,如此則可蒙兩利:既保住了「泛民」的貞節,實際上也撈取了多十席的利益,此謂之政治雙簧。香港人善忘,兩年後選立法會,誰會記得那六個人「出賣民主」?劉千石譚師奶輩,照樣會當選。

中日戰爭時期,蔣中正先生也玩過「斷背山」。中日強弱懸殊,歐美並未表態,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離開重慶,出走河內,建立南京偽政府。那時就有一種說法,是蔣汪在唱雙簧。汪精衛向蔣先生說:「兄為其易,弟為其難」,求和的千古罵名,由汪精衛擔當,目的是保存元氣,暗中「補飛」。抗戰時期蔣汪斷背雙簧之說流行,理由是汪精衛連夜出走,要調動飛機,沒有總裁的默許,如何能夠成行?
六四時期鄧小平開槍殺人,西方制裁中國,實際上老布殊開了一道暗門,與鄧小平建立秘密溝通渠道。當美國了解鄧小平無意返回老毛的共產原教旨主義舊路,即表放心,美中關係修復正常。
凡此種種,即是古今中外的政治斷背山。自小背誦文天祥的正氣歌、沉迷關德興扮演的黃飛鴻,只知道「漢賊不兩立」的道德潔淨主義,未免太過低等。
政治氣候也有春夏秋冬四季。夏天炎熱,大可穿一件凸點T恤,秋涼就要加一件夾克,並不是一年四季都要赤膊上陣。親中派逐漸摸懂了中國式的宮廷氣候,表現大有進步,反而泛民受中國儒家思想荼毒甚深,不知長進。靈活,不等於放棄原則。即使親英崇洋,只學習英國皇室餐桌禮儀,喝西餐湯時嘴部不發聲,有個屁用?不如學學英國五十年來對華外交矯健多姿的身段吧。
李安拍「斷背山」,偉大之處,正是指出了人類社會文化永遠有「第三條路」。歐美有識之士,都看得懂,把「斷背山」純粹當作「同志電影」看待,只屬文盲見識。從「斷背山」中學政治藝術,此則謂之國際通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