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讓曾蔭權提前「跛腳」

北京讓曾蔭權提前「跛腳」

曾蔭權到北京列席全國政協和全國人大開幕式,卻因為見不見中央領導人問題,鬧得滿城風雨。最後,原本沒有預留時間接見曾蔭權的胡錦濤和溫家寶,在人大開幕前,匆匆與煲呔短暫會面拍照;而負責香港事務的曾慶紅,則在中南海與煲呔見面一句鐘。北京領導人「不見又見」,有甚麼政治意涵呢?是否顯示中央再挺曾蔭權呢?
張華

露面、見面、握手這些肢體語言,在中共的政治哲學裏,都隱含很多重要的政治信息。回歸前,江澤民「眾裏尋他」與董建華握手,就是要向外界表明,董是中央欽點的。曾蔭權上台前,胡錦濤特意與他握手十一秒,就是要顯示中央屬意他接任特首。北京領導人幾乎每年都以不同的理由到香港,就是要表示中央對香港和特區政府的支持。

不想過份干預

回歸後歷次兩會會議,中央領導人都跟北上列席會議的董建華見面,以示對他的支持。相反,現在曾蔭權不獲領導人接見,外界遂有「中央不挺曾蔭權」的臆測,也變得合情合理了。況且,過去幾個月,本地左派突然不再「保皇」,炮打曾蔭權這個「司令部」,更加讓人聯想到,這很可能是中央沒有加以約束之下的結果。
退一步來說,即使中央領導人不見曾蔭權,並非北京不支持曾蔭權,而是不想過份干預香港,因而沒有時時刻刻擺出「挺曾」的姿態。表面上,這個說法合乎情理:曾上台後極孚民望,香港經濟復蘇,北京趁此有利條件甩掉香港這個「包袱」。但事實上,北京應該明白,沒有北京的全力支持,曾蔭權的處境將比董建華更加不妙,不要說強政勵治,即使有效施政也難以展開。

變成跛腳政府

過去半年,大如政改、西九計劃,小如殺雞賠償、屯門公園的噪音問題、的士石油氣、替德信公司墊支工人欠薪等,特區政府都進退失據,活脫脫像跛腳政府。為甚麼曾蔭權有這麼高的民意支持,還是如此弱勢呢?這個局面正是北京一手造成的。
董建華在位時,雖然民望差,但得到北京全力支持,還能形成以左派和工商派為主的執政聯盟。因此,在破與立的問題上,董建華沒能力建設,卻有足夠政治能量去破壞。相反,北京沒有對曾蔭權給予同等力度的支持,因此民建聯對曾蔭權不假辭色、自由黨與煲呔貌合神離,這個管治聯盟名存實亡;更甚者,經過政改一役,民主派與煲呔的互信基礎蕩然無存。在此情況下,曾蔭權在政治上四面楚歌,又怎會不弱勢呢?

權力源自北京

事實上,曾蔭權的弱勢,並非他的過錯,而是政治制度造成的。他的權力源自北京,在政治上只能完全依靠北京,沒有北京不時給予的「政治祝福」,曾蔭權有權也不能用,又或不敢用。
筆者並非希望北京干預香港事務,而是想指出,在政治制度沒有作出相應改革之前,北京是不可能甩掉香港這個「包袱」的。任何人出任特首,只要北京沒有時時刻刻以行動「相挺」,他都會變成「跛腳鴨」。北京在設計香港政制時,應該明白這點。要徹底解決這個困局,北京要做的,就是讓香港市民變成特首的權力來源,讓民意變成選票,北京自然毋須事事干預香港,也不會出現「大多數民意支持的弱勢政府」這種情況。
因此,北京領導人「不見又見」,應該是認識到在目前的政制下,想「不干預」香港事務,是不可能的。只要不對曾蔭權表示支持,就會引發很大的政治風波。中聯辦主任高祀仁、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過去幾天的「挺曾」言論,仍然無法讓外界釋疑,最後只好由胡錦濤、溫家寶和曾慶紅親自出馬,再演一場「挺曾」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