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導演比利懷德說過:「你贏得金像獎,到了五月底就再沒啥大不了。失敗了,也再沒啥大不了。」可幕前幕後,誰拿不到獎,恐怕都沒法這樣想得開。
一九四○年,希治閣第一次得奧斯卡提名。頒獎當日他蹲在家裏等待結果,坐立不安,一會兒叫老婆把收音機開了,一會兒又叫老婆把它關上。打這天起,他一直枯等了一輩子也等不到他要的獎,只得着個IrvingThalberg獎作安慰。難怪上台領獎時,他光說了「十分感謝」四字,只因得着的是塊雞肋。
說實在話,不應得而得獎的人可多的是,應得獎而得不着的人也多的是,又何止希治閣。差利跟彼得奧圖、愛德華魯賓遜、梅禮士司花利亞,以至於嘉寶好大夥優秀演員,都一生未拿過金像獎,有的還從沒得過提名。這當然不大公平,但這正是荷李活。當年這個夢工場要追封嘉寶,給她頒個甚麼榮譽金像獎,她卻懶得亮相領獎,看來心裏有氣。
說到底,誰都想得金像獎。憑《莫札特傳》成了影帝的梅雷阿伯拉罕說:「若說金像獎是不祥物,我倒願拿兩個。」如今李安憑《斷背山》得了最佳導演獎,成了歷史上第一位拿獎的華裔導演,能不樂壞?我看他就不止樂到五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