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圖脫去《斷背山》的同志外衣是愚昧的,但只圍着男同性戀來解讀它,也太盲目。冰冷的荒野埋藏火熱的感情,二十年愛的痛苦,李安要歌頌的是苦行僧式的愛。不像《臥虎藏龍》章子怡愛得瀟灑,而愛的火熱岩漿仍洶湧衝向人生、家國。李安的電影,家庭的解構和重建,成了他所謂東方味道的根源,成了他創作的午夜夢魘,看似找到出路,其實只是在和稀泥。
《推手》是中國老爺與外國媳婦在同一屋簷下的齟齬;《喜宴》不只有同性戀,有中外文化衝突;《飲食男女》是一個家庭的分解,到《冰風暴》而到達高潮,戲內的男女關係,和家庭的崩塌,帶來寒冷而悲哀的結局,令人不寒而慄!
《斷背山》優美的畫面、激熱的感情,和對各個人物充滿同情了解的處理,是李安獨步中外導演大師的儒雅風度,在同志和愛情之外,也許我又一次看到李安式家庭分解的故事。當希思萊杰來到已過世的積嘉倫賀的家,我們看到一對白髮老人的無奈和悲哀,上一代面對子女的叛逆選擇,除了坦然接受,還可怎樣?《喜宴》內郎雄和歸亞蕾無聲的諒解是喜劇的諒解,《斷背山》積嘉賀倫父母面對的,則是悲痛莫名的現實。
在李安心中,家庭是不穩定和不安的,但弔詭的是,家庭也是最後歸宿。孤獨老邁的希思萊杰最後有女兒送來溫暖;郎雄和洋媳最後似乎找到了互相欣賞之處;兩男一女的全新家庭關係,在《飲食男女》也尋得落腳處;即使《冰風暴》也因悲劇而令一定人聚在一起。可惜,我們也看到《變形俠醫》弒父的行為;看到《臥虎藏龍》章子怡跳進迷惘的暮靄;看到《斷背山》人生最後的安慰獎。李安的家庭悲劇,也許永遠都會拆散了又重組,不斷地重複下去,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