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梅醫生
《斷背山》這部片子有甚麼吸引?那真是言人人殊。在我看來,它最引人入勝之處,就是每個人看後都各有體會,大家的思緒和心靈,竟全被深深地觸動,繼而勾起那一直藏在心底、疑幻疑真、似有若無的情感回憶。
堅貞的情感依歸
《斷背山》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它並不是一部普通的同志電影。導演用了樸實無華的手法剖析人性深處的愛戀,是它能感動人的原因。兩位男主角的相遇和相戀自然平實,他們愛得單純、真摯和包容,並沒有否定或排斥各自後期所建立的家庭生活。然而,世俗的眼光、配偶的感受,始終帶來壓力,增添煩惱。故事的悲劇結局,實則是扣人心弦的啟發。失去才知情重,世人最容易忽略的,總是眼前的幸福,最後,剩下追憶與懊悔,令人惋惜!
人類的思想領域和情感空間,無邊無際,廣闊無限。受制於體內荷爾蒙分泌的影響,和大自然傳宗接代的最高原則,所謂正常的關係就只局限於男女之間的異性戀;其他任何有違於繁殖需要的關係,諸如同性戀、婚外戀、老少戀等,都無法得到社會的認同。就是因為種種清規戒律,令不少「畸戀戀人」迫於無奈地陷入心底那座「斷背山」中,無法超離。
破除了傳統偏執
根據原著,《斷背山》完全是一個虛構的地方,作者利用一座山來形容一段隱晦沉鬱的情感關係,實是一絕。山給人的感覺沉實而穩重、堅定而不屈。西藏人更視山為神聖的化身,有保護萬物蒼生的能量。人心內的「斷背山」,無疑代表着一種矢志不渝、堅毅不屈的精神,以及一份堅貞不移的情感依歸。
任何不能宣諸於口的戀情,總滲有幾分淒美。同志電影容易惹來偏見,但經過多年不斷的努力和爭取,如今已逐漸得到認同。藉着多部出色的電影製作,他們打開了不少人的眼界,破除了傳統的偏執,讓多些人明白同性戀者的感受。這種種轉變,無疑是堅持下的成果,亦間接說明了:「心內的『斷背山』,原來真能發揮效用!」
每個人心內都有一座「斷背山」,不一定是情感的密室,也可以是一份對理想、對人生、對社會的堅執。
中國人對民主和自由的追求,歷千百年而不竟,但至今,有不少仁人義士,依然視之為心內的「斷背山」,不會輕易放棄。「民主」於今天的中國,還是一個虛構的名詞,沒有實質的內容,雖然已經有不少有志之士前仆後繼,不惜為之犧牲,但真正的民主和普選,在中國的國土上,卻仍是一個禁忌。相比起同性戀已被合法化來說,難道「民主」比「畸戀」更難打破人為的禁忌?
保管內心的寶庫
其實,心內有一座「斷背山」的人,是充實而快樂的!他的堅執,令人生變得有意義,生命有了目標和方向,生活才會過得充實。那些不為世俗接納的思想和行為,只要不危害他人,就讓它默默地埋藏在「斷背山」內吧!好好保護自己心內的「斷背山」,猶如保管一個無人可及的寶庫。思想情感的禁區,就是終極的私隱,絕對不可與人分享,也不必伴隨任何罪疚。這座心內的「斷背山」,伴着生而來、死而去,不會在世間留下任何痕迹。
你心內有沒有一座「斷背山」?不必說出來,自己知道便是。因為,有並不表示你的內心比別人沉重,沒有也不代表你內心空虛。追求外在快樂的人,恐怕不會有時間經營心內的「斷背山」,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有形或無形,一切能觸動你心靈的東西,都可以成為你的至愛。記着,珍惜當下所擁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