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賺30萬 騙求職者資料<br>內地招聘會假僱主撐場

一場賺30萬 騙求職者資料
內地招聘會假僱主撐場

前日在廣州舉行的大學生招聘會,吸引了逾萬大學生參觀,迫爆整個會場。隨着中國經濟起飛,加上愈來愈多外資企業進駐內地,催生了招聘會商機,現時一個展位最高收三千元(人民幣.下同),辦一個招聘會收入可以達到三十萬元。但正因為生意潛力厚,一些不老實的主辦商,便找中介招聘機構充當招聘企業,騙取求職者資料,作未來找生意之用。

與香港通常不收求職者費用不同,內地招聘會多吃兩家茶禮,參觀人士要買門票進場,參展企業亦要付參展費用。上月在北京舉行的多場招聘會,參展單位有的九百個,亦有多達一千五百個的,未計門票,以前者為例,用一個展位最廉宜收三百元計,近三十萬收入便「袋袋平安」。

文盲應徵者欲當工程師

去年十月在深圳人才高交會參展的中華英才網深圳分公司總經理姚必正對本報稱,內地參展費一般由三百元至五千元不等,招聘會對展商多是劃一收費;但參展反應相當參差。
香港的中原人力資源顧問,去年曾參加上海一個招聘會,替一家公司找工程師,其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說:「收費只數百元,不貴,但反應很差,甚至一些不識字的人也來求職。」她已決定不再到內地參展。她說,經常收到內地招聘會的邀請文件,如上海一個體育館,每月都辦一次,非常密,可見是搵錢門路。
內地企業求才若渴,願不願意支付高昂參展費,招聘會規模、能吸引多少人才入場是最大關鍵。很多主辦單位為吸引大型優秀企業參加,於是打着某政府部門做主辦作為旗號;然後再利用一些已參加的知名企業,去吸引求職者。

僅24%企業找到合適人才

更甚者,是跟中介招聘機構聯手,濫竽充數。求職者孫小姐說,近日有家中介公司找她面試,但這家公司其實她上周在招聘會碰過,當時該公司卻說是替某企業收簡歷。一項對北京和上海一百二十家招聘企業的調查指出,只有兩成四企業成功在招聘會找到合適人才。
本報記者/《北京娛樂信報》/《中國工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