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排外主義累死香港人

財經評論:排外主義累死香港人

除咗道德高地,官僚同政客最鍾意霸佔嘅,就係市場制高點(CommandingHeights),早幾年美國嘅PBS拍咗套同名紀錄片,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世界各地政府對經濟嘅干預,同埋因為大政府響七八十年代引發嘅種種問題。
呢套紀錄片中心思想就係︰政府操控市場制高點嘅策略性工業,結果只會帶來各種經濟病,最終正途惟擁抱市場,走開放不干預之路。利世民提起呢套片,係因為見到近來世界各地接二連三出現「經濟排外主義」,實在令人擔心以前嗰種封關鎖國嘅情況會再一次出現。
最近中東自由港杜拜收購英國P&O遭美國國會反對,歐洲就有法國政府倉卒將GazdeFrance同Suez合併避免意大利財團收購,亞洲就有南韓政客反對美資對沖基金收購國營人參及煙草種植商KT&G。幾件事表面上雖然互不關連,但實際上佢哋都反映咗世界各地嘅人都對外資有一種抗拒排斥,呢種情緒氾濫落去對邊個都無好處。
理論上香港係世界上最唔排外嘅市場,不過實情係好多經濟環節都有政府官僚諸多掣肘。近幾年最熱賣嘅傳媒和電訊業,一係就有限制非香港人嘅持股量,一係就發牌嘅時候搞選美,將政治因素引入市場。官僚可能仲以為呢啲排外行為係為咗香港利益,硬係唔知呢種好心做壞事會害死香港嘅長遠未來。

首先,香港俾大財團壟斷就係人都知,大家忽略咗嘅係呢啲壟斷其實唔少係因為政府太過「保護」本地嘅商人喇。話說利世民曾聽說有美資財團希望興建一條由美國西岸直通香港再北上嘅光纖電纜,仲要話會成立機樓為香港創造就業機會,結果政府都係SayNo,人家惟有極不願意地去咗南韓。各位讀者撫心自問,長此下去香港競爭力會點?如果外資冇辦法來港投資,立條反壟斷法又有乜嘢用?
其實經濟排外主義受害者,又何止消費者!香港人口唔夠七百萬人,始終只可以算係一個小型市場,當企業大到一定地步就要「走出去」。過去十幾年,大陸開放改革,同埋中南海要響回歸前畀香港人些少甜頭,所以香港商人大多單住隻眼入大陸投資。時移世易,大陸市場已經唔到香港人做特權階級,港商要學識玩全球化競爭,不過響特區政府溫室之下嘅小花,又會唔會大膽走出去呢?
《CommandingHeights》紀錄片官方網站︰ http://www.pbs.org/wgbh/commandingheights/
利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