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重要比賽前,總有一批傷兵湧現,尤以中、小學學界比賽為甚。主要原因是忽略循序漸進,訓練操之過急所致。不少隊伍是臨比賽前拉雜成軍,圖以十數天的速成訓練班應付比賽,但可惜除了「運動創傷」外,田徑場上是沒有甚麼事是真正可速成的。
訓練強度要達一定水平才能保證比賽質量,但要達這水平前先要建立運動員五大身體素質,分別是「肌力」、「速度」、「肌耐力」構成一個外圍主要鐵三角,居中以「協調能力」及「柔韌性」把三者結合融會起來,才能發揮卓越的戰鬥力。「超量負荷」是建立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基本訓練概念,運動員體能水平會因訓練負荷後疲倦而下滑,適當的調整休息能達「超量恢復」這效果,體能將超越原先水平。但太重的訓練會使運動員過度疲勞,甚至拉傷肌肉。負荷強度大小及調整時間長短正是學問所在。
賽前1周訓練高質低量
適當的時間配合適當的訓練是不容忽視,比賽前的一星期,是重要的減量期,教練員及運動員均要放膽減量,訓練方向是「高質」、「低量」,一切以接近比賽的模式安排低量度訓練內容。太重的訓練量加上比賽前運動員特高的興奮性會形成「高量」、「高質」這情況,而這正是運動創傷的優先入場。一個世界級運動員曾說過:愈充足的訓練,會為我帶來愈好的運氣。在這祝大家一切好運。
林威強
國際田徑聯會教練班總監
香港業餘田徑總會教練部主委
協恩中學教員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