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窮。」這是內地農民長期缺乏基本醫療保障的真實寫照。為解決農民「上學難、看病難」,總理溫家寶昨日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兩年內將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同時健全農村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和網絡。兩項政策在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二○○六至二○一○年)期間,涉及的中央財政開支將逾二千四百億元人民幣。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昨晨九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與會代表有二千九百二十七名。溫家寶用了近兩小時宣讀其上任以來第三份《政府工作報告》。
斥資2400億 改善教育醫療
而財政部的《財政預算報告》、發改委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則不在會上宣讀,僅向代表發書面材料。
溫家寶的報告分三部份,包括回顧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及說明今後五年的發展規劃,報告長逾兩萬字,民生問題佔多,先後被二十多次的掌聲打斷。他強調,今年政府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以及社會事業建設,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談到農村問題時,他多次提高聲調,三度揮手。
在談到去年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時,溫家寶坦承:「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不少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和上學難、上學貴等問題突出,群眾反映比較強烈。」
免除學雜費 改造鄉鎮醫院
針對農村學童因家貧而失學的問題,溫家寶宣布,在「十一五」期間,國家財政新增義務教育經費二千一百八十二億元,並將從今年起用兩年時間,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費雜費,今年在西部地區實施,明年擴大到中部和東部地區。國務院將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改善農村學校校舍和保障教師薪酬等。
醫療衞生方面,五年內國家將投入二百多億元,改造鄉鎮衞生院和部份縣醫院的房屋和設備,實行城市醫療衞生人員定期到農村服務的制度,並於二○○八年在全國農村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此外,國家將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衞生服務,逐步實現巿民「小病不出社區、大病才上醫院」。
新華社/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