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賭波、賭馬、去賭場,一項調查顯示,賭徒平均一生輸掉二百四十七萬元,以及周邊人為他承受的醫療費用等各項社會代價更高達四百六十萬元。有為賭徒提供戒賭服務的機構表示,本港賭徒愈來愈多及年輕化,政府不應因賭博的經濟效益而大力鼓吹賭風。 記者︰黃嘉寶
錫安社會服務處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訪問八十名正接受戒賭服務的賭徒,年齡多介乎四十至四十九歲,受訪者表示每年平均輸錢十一萬五千多元,以平均賭博年資達二十一年多計算,即每名賭徒平均一生輸掉二百四十七萬元。賭博導致失業、犯法行為及離婚問題,賭徒自己因而需承受贍養費、醫療費用等,估計一生為自己帶來的總代價達二百九十五萬多元,至於周邊人為賭徒承受的代價及社會損失則達一百七十二萬元,合共四百六十萬元。
造成社會沉重負擔
年約五十一歲的阿海,賭齡已有三十六年,過份沉迷賭博導致他婚姻兩度破裂,曾欠債三十多萬,未能替女兒交學費,他昨說,「賭博對個女影響好大,搞到佢有抑鬱症、自卑。」
錫安社會服務處總幹事李焯仁表示,除了賭徒自己外,其家人,如父母、子女等亦受影響。其中父母往往為賭徒承擔最大的金額,父母借給賭徒還債的平均金額為六十萬四千一百多元,他認為,不少父母甘願犧牲自己養老的積蓄盡力幫助子女,但父母要注意子女是否有戒賭的決心,若子女恃着「有父母幫我搞掂」,反助長他們的賭博行為。
調查又顯示,一個賭徒一年造成的總社會代價超過二十萬,以香港現有三十六萬多賭徒計算,香港一年即要負擔逾八百億元,李指出,政府不應只關注賭博帶來的經濟效益,賽馬會有責任投放更多資源在教育工作、對賭徒及其家人的支援上。
另外,東華三院平和坊中心主任陳美璐表示,以往每月有二百多個戒賭求助電話,但上月增加至逾三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