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時裝設計師何志恩(JohannaHo)一出道便受到國際注目,於低迷的香港時裝工業苦戰了七年,終獲日本財團支持,繼續心口掛着個「勇」字走其時裝路,堅持本地創作,希望香港也能夠出產一個StellaMcCartney。 撰文:RitaLeung
何志恩有別於所謂有名的本地時裝設計師,她不愛抄襲、不愛與名氣界扯上關係博見報,更不愛自吹自擂、自我製造人氣。
捱過運滯時光
畢業於著名設計搖籃CentralSt.Martins,與英國樂隊披頭四(TheBeatles)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McCartney)的愛女StellaMcCartney是同窗,Johanna畢業返港建立個人品牌已獲好評,如《Vogue》、日本《Spur》雜誌都點名讚好,作品遍布紐約的Selfridges、BarneysNewYork、倫敦Harrods和香港連卡佛等名店。
講到背景,Johanna是已故富商高福成的外孫女,好友是莫文蔚和吳光正女兒、即連卡佛的掌舵人吳宗恩,又深得紡織大王楊敏德提攜,真的可算是具備了無限好的配套組合。
縱使配套好,縱使香港近年聲稱推動創意工業的環境下,Johanna亦有碰壁的日子,○四年她形容是衰到貼地的一年。與結婚四年的外籍丈夫離婚;時裝世界遇上了最壞的時光,「勇」字行頭加「零」理財,更瀕臨結業,Johanna說:「好多人以為我做得好響,不過expand得太快,有名唔等如有錢。其實我都奔波咗好多年,屋企唔係開銀行,之後同銀行借,出現大赤字,上咗極昂貴嘅一課。」
生於斯長於斯
正當Johanna想忍痛結束自己的心血結晶時,曙光出現,日本的SanyoShokai(即日本生產BurberrysBluelabel及blacklabel的公司)與她合作,Johanna說:「合作形式係由我出任creativedirector,有我嘅designteam,唔需要賣豬仔,會幫我喺日本開舖,做埋production,之後會打入內地,終覺得船到橋頭自然直。」
不少華人設計師愛於時裝大都會發展事業,如VivienneTam、DerekLam、JeffreyChow都在紐約發展,但Johanna堅持留守香港,她說:「我喺香港出世,對香港有愛心,大家都唔可以咁灰,所以自己死都要死返嚟。」
問Johanna香港時裝業如何自救?她說:「啱啱返香港,唐生(即唐英年)叫過我join政府小組,研究設計行業,問我香港可唔可以發展成另一個米蘭、巴黎、紐約?我覺得唔係唔得,香港製衣業有豐盛過,亦有自己品牌,不過因為配額問題整死,淨係做啲好massmarket嘅時裝。做一個名牌要擺好多錢、耐力,就算MarcJacobs都有LV做backup,香港人太要着數、太怕蝕底,掛住搵快錢、冇定力,做copycat。」
攝影:RickyChan
化妝:YumikoKuromi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