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NASA)正籌劃新的登月計劃,準備在二○一八年再派太空人登陸月球,今次登月行動並不是逗留幾小時,而是讓太空人長期在月球居住。太空總署約翰遜太空中心(JohnsonSpaceCentre)的科學家,已設計了兩款月球居住艙,作為未來太空人長期在月球工作的太空住所。
為了使新的登月計劃順利進行,太空總署的科學家正在德州(Texas)侯斯頓(Houston)的約翰遜太空中心,研究月球居住艙的設計,最近建成了兩款居住艙示範單位,供記者參觀。居住艙呈圓筒形,以太陽能作能源,艙內有實驗室、日常起居室,包括廚房和健身設施。居住艙一些房間可隨時改變用途,例如只要將書房內的床放下來,就會變成睡房。
圓筒形艙房可供住半年
根據計劃,太空人登月之初只會在月球居住一周,其間會一邊住在居住艙內,一邊為居住艙進行擴建工程,之後太空人在月球逗留的時間會愈來愈長,由二十八日增至半年。
預計居住艙在二○二○年初建成,若月球居住艙計劃成功,將成為人類日後登陸火星的前哨站,太空總署將以同一方法開發火星。
不過,太空總署的專家坦言,要建造、搬運和營運居住艙到月球殊不容易。月球住所專家圖皮斯(LarryToups)說:「如何才可製造一個獨立、可供居住的居住艙已不易,將它運到另一個星體表面,令它在啟動後像太空站般運作是另一個難題。」
鎖定月球兩極建居住艙
當局鎖定月球的兩極是建造居住艙的理想地點,因為有固定日照,可提供太陽能發電,兩極冰封的地下可能存在冰水,可為太空人提供水源。
除了居住艙,太空總署科學家亦努力研製新一代太空船,以便用來運送太空人和居住艙到太空。
美國要在月球殖民,其中一個原因是想利用月球作跳板,進一步前往火星探索;也要透過研究月球岩石和塵埃構成,加深人類了解地球的形成。
太空總署登月計劃成員佩蒂特說:「保存在月球岩石裏面的是我們星球的早期發展史,我們可以去月球了解地球(形成)初期,曾發生過甚麼事。」
東森新聞網/ndtv.com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