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報章副刊是作家發表作品的「地盤」,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發展的「香港報章文藝副刊電子化計畫」,收錄三十年代起十八種報章文藝副刊目錄等資料,市民更可瀏覽部份原文,閱讀名作家當年在港發表的文章,並從文章了解社會狀況。
包括逾15萬項目
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樊善標說,正研究由四五年創刊至七五年為止的《新生晚報》,其中副刊《新趣》高手如雲,如西西、神秘的十三妹:「佢當年已經寫東歐出版界,同埋美國小說家嘅嘢,領導潮流。」他說《新趣》主編高雄是鬼才,他不但能以文諷刺政事,亦以化名「小生姓高」以文言文寫艷情故事。
報章文藝副刊電子化計畫已包括超過十五萬項條目,包括抗戰時期的《立報》「言林」、四十年代後期創刊的《華僑日報》「文藝」、六十年代的《香港時報》「淺水灣」,及八十年代的《星島晚報》「大會堂」等。透過網址 http://www.lib.cuhk.edu.hk/hklit/newspapers/,能檢視有關副刊目錄,部份如《大公報》「文學」第一期至今所有文章,已獲授權供市民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