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化交流,再踏出一大步。歷史悠久的大英博物館(TheBritishMuseum)首次借出二百多件稀世文物,本月中在中國北京首都博物館展出。這是兩間博物館首次合作,展品由二百萬年前的非洲史前工具、古埃及的羅塞塔碑石(RosettaStone),至古希臘雕像都有,但沒有一件來自中國。由於中國多次要求英方歸還中國文物,引起爭議,為免尷尬,「流落異鄉」的中國文物今次無緣「回國」。
「世界文化寶藏──大英博物館二百五十年」展覽,將於本月十八日至六月五日,在新落成約三個月的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行。大英博物館將搜集自五大洲的二百七十二件珍貴文物借到北京展出,不少更是鎮館之寶,包括公元前二百年的古埃及羅塞塔碑石。碑石上的通俗體(Demotic)、古希臘語等,是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
避免挑起主權爭議
大英博物館「最古老」的展品──有二百萬年歷史、在「人類搖籃」非洲桑坦尼亞(Tanzania)奧杜瓦伊峽谷(OlduvaiGorge)遺址出土的切石工具亦將展出。
這次展覽分為十三部份,由不同起源和時代區分,包括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至當代藝術等。有雕像、首飾、瓷器、石器、畫作,包括達文西(LeonardodaVinci)、拉斐爾(RaffaelloSanzio)、林布蘭(RembrandtVanRijn)的作品,亦有日本和朝鮮等國的文物。
眾多展品偏偏沒有中國的份兒。大英博物館的珍貴中國文物,物主誰屬一直有爭議。為免挑起中國人的民族情緒,展覽不包括中國文物。大英博物館館長麥格雷戈(NeilMacGregor)辯稱:「我們願意借出那些文物,只是他們(中國)沒有提出要求。」
中國自從一八四○年以來,經歷了一八五六至一八六○年的英法聯軍、一九○○年的八國聯軍,以至一九三九年的對日抗戰,多次兵臨城下被掠走不少文物。現時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晉代大畫家顧愷之的名作《女史箴圖》,就是英法聯軍的戰利品。
英國廣播公司/《衞報》/《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