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應急策劃之時,應否使用保險作為保障的手段,便要視乎所保障的事件所出現的次數是否頻密,以及事件的嚴重性有多大,會為個人帶來多少損失。
計算概率和損失
例如,究竟個人需不需要擁有門診的醫療保險,按照上述的準則,便要視乎個人每年看門診的次數,以及每次所付的診金費用是多少而定。
一名正在香港讀大學的年輕人,本身患病(指普通疾病,例如傷風感冒)的機會很小,那麼相對需要門診保險這種服務的迫切性便較少。其次是絕大部份大學都有為學生提供廉價的醫療服務,每次診金可低至只收二三十元。從個人損失方面着眼,二三十元只是一個很有限的數目。根據上述例子作為分析,看門診(病倒)的概率不高,而事件發生之後所承受的損失亦不大,預期損失(ExpectedLoss)只是一個很小的數字,個人的財力足夠負擔有餘,所以毋須使用保險作為保障。
如果換了一名30、40歲的在職人士,如果有病要看門診,閒閒哋兩日藥也要付出百多二百元,而且因為年紀漸大,病痛也可能增多,增加了看門診的概率。假若所看的醫生是專科醫生,收費更可能倍加昂貴,所以計算個患病這種事件出現的概率,以及事件出現的嚴重後果,這些朋友便可能有購買門診保險的需要。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