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美股低收,造成港股昨日一開市就大跌。美股低收的原因很可笑,據新聞報道,美股跌是因為Google的財務總監在回答投資者的問題時說:「Google的高成長遲早會結束。」
實際上,這樣的一句話,是答了等於沒答。再好的企業,都不可能永遠維持高速增長,總有一天成長步伐會放慢下來,而這是正常的現象。但是,美股卻因此而出現恐慌,投資者將之解讀為Google的高成長期已結束,於是大手沽售Google的股票,拖累其他股票也下跌。
空置單位落強者
笑了美國投資者,我也應該笑自己。美國投資者一聽到Google的財務總監說高成長遲早會結束,也不細心分析講話者的原意,就馬上沽股票,而我在前日也一樣糊塗,從網上新聞讀到今明兩年新樓供應量將大減,馬上建議大家「有心換樓要趁手」。
昨日閱報才知道,新樓數目大減的同時,原來市面上還有逾6萬個單位是丟空的。糟糕,看來去年我在中秋入市買樓是買了貴貨。幸好我不是炒家,就等到入伙換新居吧!
不過,我也不看淡樓市。雖然有大量空置單位,但我估計大部份空置單位是落在財雄勢大的發展商手上,而發展商並沒有現金周轉的問題,絕不會賤售這些單位,因此,樓價理應跌不下去。
實際上,前年也一樣有逾6萬個單位丟空,發展商去年依然夠膽以高過同區二手樓樓價3成開盤,可見他們是胸有成竹。現時的情況是發展商不急着賣,用家也不急着買,造成買賣兩閒的局面。最着急的反而應該是銀行。
資金水浸無出路
銀行錢太多而借不出去,難怪滙控(005)要帶頭打減息戰。昨日渣打(2888)更進一步,推出首3年只收相等於同業拆息的按揭利率,那豈非相等於用成本把錢借出去,不賺你的錢?當然不會,首3年你得每年付相等於貸款額1%的手續費,這與許多所謂的免息貸款但收取手續費、行政費等,是同一種促銷手法。大家必須小心閱讀這一類的促銷手法,特別是申請表格中字體印得特別小的文字,你更要小心閱讀。不過話得說來,銀行同業拆息加1厘的按揭息率,也算是相當不錯的了,銀行所賺的,亦不過是1%而已。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