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指收受富商機票的退休大法官王見秋雖獲不提起訴,但當局已開始檢討部門發放度假旅費津貼的制度,並會諮詢廉政公署等部門意見。據了解,廉署防止貪污處高層認為,當局應明確訂立有關發放津貼的時限;廉署調查此案期間,曾嘗試邀請富商劉鑾雄會面提供資料,但不成功。
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今年一月曾發表聲明,詳細解釋不起訴王見秋的原因,卻沒有提及事件主角之一──被指送出機票的劉鑾雄。據悉,廉署執行處確曾邀請劉鑾雄會面提供資料,卻不成功,但律政司認為,王見秋及劉鑾雄拒與廉署人員會面對調查影響不大,因為即使王同意會面,也可行使緘默權;劉鑾雄則已公開否認送機票,相信他只會作同樣回應。
秘密監察望設緊急機制
不過,聲明顯示王見秋九八年申領一筆旅費後,事隔兩年至○○年底才向女兒以送禮當作還款。據悉,公務員事務局正研究如何改善發放旅費津貼的制度,現時發放旅費津貼是以事後發還的形式,即申請人支出旅費後再向部門申請發還,防貪處認為政府應訂出相關時限,完成整個申請及發放程序。
對於規管截取通訊及秘密監察的立法建議,廉署執行處處長(政府部門)黃世照昨出席廉署傳媒茶敍時表示,希望可設立緊急審批機制,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需立刻進行截取通訊或秘密監察行動時,可容許廉政專員或其他首長人員「先斬後奏」,先發出緊急批核,之後再向負責的法官交代。據悉,行政會議昨日通過有關立法建議,並於短期內提交立法會。政府昨日未作任何公布。
黃世照續稱,現行申請搜查令亦有類似機制,緊急情況下廉政專員發出緊急批核,再行滙報,「例如知道疑犯半個鐘頭後會交收賄款,要進行秘密監察同竊聽,但我哋就無足夠時間向法官申請,但對調查貪污案件嚟講,呢啲證據好重要,機會可能稍瞬即逝,唔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