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十一歲的潔華昨身穿校服,坐在立法會會議廳內,向政府高官訴說綜援金不敷應用的苦況,「○三年減咗綜援金後,有啲細路連眼鏡都冇錢配,香港係國際大都會,點解貧富懸殊會咁嚴重?」語畢即匆匆背上書包趕上學。
無錢搬屋住板間房
立法會社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昨討論綜援金水平,社聯代表引述研究指出,政府發放的綜援金額,未能滿足小孩、長者、殘疾人士的基本生活開支。
小五的丁潔華昨以兒童權利關注組主席的身份,到立法會訴說赤貧小孩的苦況。潔華一家正領取低收入津貼,家有父母和六歲弟弟,「好多小朋友因為綜援金唔夠冇得參加課外考察活動,屋企輪候到上公屋,都因為冇錢搬遷而要住係板間房。」社聯「基本生活需要研究」督導委員會成員蔡海偉指出,一名在學兒童,每月基本需要二千一百八十一元開支,但社署的綜援金連相關特別津貼只得一千七百多元,比實際需要少百分之十六。殘疾人士的基本開支應為二千七百元,但社署只發放二千元,每月欠六百五十七元才能維持生活。
另外,立法會研究有關滅貧事宜小組昨討論婦女貧窮問題,議員李鳳英指,接到不少公屋保安員投訴,指男女同工不同酬情況嚴重,同一職位男士月入六千,女士只得四、五千元,她認為這問題值得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