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對經營糧油雜貨店的夫婦,為了逃避稅項,以「一條龍」方式將一批未完稅的中國酒,收藏在已報關的啤酒貨物中魚目混珠,從陸路偷運來港,然後在自己的店舖中出售圖利。海關經調查後拘捕該對夫婦及一名貨櫃車司機,並起出近四萬支走私中國酒,總值超過一百二十萬元。 記者:馬耀文
被捕夫婦分別姓李(四十九歲)和姓鄭(四十七歲),他們在屯門三聖邨開設一間糧油雜貨店。他們僱請一輛四十呎貨箱的貨櫃車,在內地載運報稱是二千箱、共一萬二千支啤酒的已報關啤酒返港。海關根據調查結果,上周六早上十時半,在落馬洲管制站截查該輛可疑貨櫃車,在打開貨箱查看時,發現除面對貨櫃門的一排是已報關的啤酒外,後面全部是未報關的中國酒,懷疑走私,於是將三十九歲姓陸的司機拘捕。
包括茅台至寶三鞭酒
海關人員經點算後,證實貨櫃內懷疑走私的中國酒,共有近三萬三千支中國酒和其他啤酒,包括茅台、貴州醇、至寶三鞭酒、瀘州紅高粱及古岭神酒等十款,總值一百一十八萬多元,應課稅八十四萬元。
海關事後根據線報,搜查集團位於屯門業旺路聯昌中心一個貨倉,再起出四千多支中國酒,價值二萬三千元,應課稅十萬多元,拘捕一名姓李男子,相信他是集團主腦。海關其後又搜查李在屯門三聖邨開設的糧油雜貨店,再起出三百多支未完稅中國酒,市值三千多元,並拘捕李姓男子的妻子。
海關稅收及一般調查科監督吳恩光表示,集團以一條龍方式走私中國酒,目的是希望愈少人參與,其所得利潤愈高,亦減少被揭發的機會。海關表示,經初步檢驗,相信該批走私中國酒並非假酒,案件只涉及逃稅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