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菲律賓突然傳出已粉碎一個政變陰謀,並且宣布在全國實施緊急狀態。當地政府繼續有逮捕行動,而有大批民眾不理禁令,繼續發動遊行示威,要求總統阿羅約夫人下台。在政治陰霾下,披索當日錄得三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兌美元下跌1.05%至52.2披索,而菲律賓股市則下跌1%至2069.93點。
事實上,自80年代以來,政變和兵變就一直伴隨着菲律賓局勢。在菲律賓的歷史上,幾次主要的政變事件包括:1986年2月22日,菲律賓國防部長聯同武裝部隊代理參謀長發動兵變,宣布不支持總統馬可斯,改而支持反對黨領導人阿基諾夫人;1987年8月28日,霍勒桑上校發動兵變,意圖推翻阿基諾夫人,結果兵變失敗,造成53人死亡、300人受傷;1989年12月1日,霍勒桑再次發起兵變,封鎖機場及轟炸總統府,需要美軍出動戰鬥機協助阿基諾夫人脫險;1990年10月,約200名叛軍強行佔領了駐紮在棉蘭老島的陸軍第402旅部,宣布成立「棉蘭老島聯邦共和國」,叛變其後被政府粉碎;2001年1月,國防部部長、武裝部隊總司令及軍警高級官員聯合起來宣布對埃斯特拉達總統不滿,並力挺副總統阿羅約夫人上台。而阿羅約夫人上台以來,亦已成功化解了200多次軍事政變。
政治風險一向都是投資新興市場的一大考慮,要面對的,不僅是不穩定的地緣政治及被約束的投資機會,而且在貨幣及財政政策、法治、社會民生等多方面,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再以菲律賓為例,當地經濟的國內生產總值比日本的2%還要少,為亞太區14個國家中表現最差的市場,而當地7.4%的失業率也是區內最高的。
政經問題多籮籮
不單是菲律賓,近期泰國總理他信也面對政治危機。在剛過去的周日,反對黨便組織了多達10萬人參與的集會,要求他信辭職。反對者指摘他信家族在向新加坡淡馬錫出售股份等商業活動中,存在舞弊行為,使國家利益受損。儘管他信已多番澄清,但反對者的集會活動卻愈演愈激,他信最後決定解散國會,宣布在4月2日重新舉行大選。
其實,受惠於政府擴大支出和股價相對區內其他市場偏低,自去年底以來,泰國股市持續造好,曼谷SET指數今年1月份累計上升6.9%,在亞洲位居前列。但自2月初發生反總理抗議活動後,泰股便持續調整,直至他信解散國會才有所回升。
無疑,新興市場的增長潛力龐大,能為投資者提供吸引的回報,但其相對較高的波動性,以及有限的流動性,同時也增加了投資者的風險。
潛力雖厚波動大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為新興市場的大選年,拉丁美洲、東歐與新興亞洲地區,都有不少國家進入大選年。其中,拉丁美洲進行大選的國家就包括哥倫比亞、墨西哥、秘魯、巴西及委內瑞拉等。該些國家的政府莫不致力於改善通脹、金融弊端和貿易逆差等問題,縱使總統大選改朝換代,市場預期這對該些國家的經濟改革方向及步伐的影響不會太大。然而,在大選期間,候選人的互相攻訐、抗議示威等活動,仍難免令該些市場存在不穩定因素。
分散投資最重要
基金經理決定組合配置時,除了期望賺取可觀回報外,更着重的,是如何控制組合的投資風險。環球基金會把資金投資於多個地區;區域性基金也會把資金配置於三個或以上的國家,以分散單一市場所帶來的風險。同樣地,作為散戶投資者,筆者建議可考慮採取同樣的控制風險策略,如採用一些環球性或區域性的新興市場基金,在捕捉新興市場機會之餘,亦可減低投資風險。
單一國家基金的表現,繫於該國家的經濟、政治狀況。如果投資者在低位買入,這些基金偶而可帶來驚人的回報;但如果這個國家的股市慘跌,也會帶來嚴重損失。例如在1998年中,俄羅斯股市便曾於短短一周內暴跌近40%,主力投資於俄羅斯的東歐基金自然無可避免地受到打擊。
相對而言,採取環球性投資策略的新興市場基金,則有較大的靈活性配置資金。當感到個別市場的股價偏高時,可把資金轉投至其他具有更大潛力的地方上,減低組合下跌的風險。當然,投資者在組合中加入已發展國家的投資及債券部份,也有助進一步降低單一變數對組合表現的負面衝擊。
莫健歡 常務董事
凱萬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