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銀行水浸 水退時怎辦?

財經評論:銀行水浸 水退時怎辦?

香港人有時候真係好難做,一個唔覺意就會好容易俾公關同廣告瞞天過海。噚日有間發鈔銀行,為新造樓按推出「首三年同業拆息」計劃,仲要冇罰息期!利世民一見到個標題當堂眼都大埋,問︰「真係咁筍?」睇真啲先至發覺原來係要收每年1%手續費。話說呢間銀行之前都已經推出過「首三年同業拆息加1%」嘅樓按,今次只不過將「加1%」變做手續費,舊酒新瓶冇乜意思。
雖然細節中有魔鬼,不過如果各位相信息口就嚟要見頂,都可以考慮吓呢類計劃,因為拆息上落都比最優惠利率嘅改變快,減息期間呢類計劃有好大吸引力。話說回頭,同業拆息等於銀行資金成本價,銀行用拆息加些少借出樓按,可見銀行嚴重水浸,所以就有呢次減價搶客戰。
水浸銀行另一個現象,就係乜嘢新股上市都離晒譜地超額認購,當個市發展成呢種局面,大家投資者就要開始小心,因為歷史教訓我哋,呢啲亢奮完結嘅時候會好痛苦。到時候就有人搬出天方夜譚,又話資金流出又話大鱷玩嘢,其實邊有咁多陰謀論呢?一句到尾,物極必反係自然定律,各位小心為上!

樓市仍有隱憂

究竟香港經濟係唔係仲有其他問題?話說回歸之前,當時銀行水浸,加埋中英聯合聲明限制土地供應,樓價自然水漲船高。回歸之後頭幾年,八萬五加上聯儲局收油,香港樓市就好似海嘯之後,一片頹垣敗瓦景象。之後政府停止賣地,搞到庫房收入大減,結果要加稅。
好喇!𠵱家經濟終於好番啲,銀行又水浸,樓市又點呢?差餉物業估價署報告話,05/06兩年嘅住宅落成量合共得3萬3千幾,商業單位落成更加係70年新低,點講都算係供應斷層啦,不過樓宇投資意欲仍然淡靜,何解?
利世民認為,最終都係投資者信唔過政府。董治時代嘅經歷係一個陰影,不過最大問題係兩鐵主導嘅發展模式。𠵱家冇人知呢兩個特權怪胎會唔會瘋狂擴張,亦唔知佢哋會唔會瘋狂起樓,所以一日有呢個不明朗因素,樓市仍然有隱憂。
利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