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生雜文:殺父.崇祖

孔捷生雜文:殺父.崇祖

有個希臘神話,國王預知兒子長大後將會殺父娶母,便把這個叫俄狄浦斯的男嬰棄於山野,讓其自斃。不想俄狄浦斯屢有奇遇,非但存活下來,還茁壯成長。他對自己身世渾然不知,返鄉時果然殺死了生父。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依德據此探究出人類潛意識裏確有「俄狄浦斯情結」,集中反映在代與代之間的關係,此種殺父心理頗令「百善孝為先」的中國人毛骨悚然。畢竟「龍族」的心理結構大異其趣,他們有的是「崇祖文化」和由此伴生的情結。
要說在上古時代尊崇祖宗是有道理的,鴻蒙初開,經驗至上,氏族中的老人就是先知、是曆法、是字典、是傳道者。而崇祖文化逾數千年而積威不墮,惟有中華民族方能香火永繼。及至中共奪得政權,崇祖依舊,只不過神龕供奉的是本門師祖,還多了幾個洋祖宗。從胡耀邦、江澤民到胡錦濤,任誰接過掌門之位,都要去拜謁革命老區,緬懷列祖列宗。其間僅得趙紫陽一人甚少作「祭祖騷」,當年他出訪英國,卻是第一個不去朝覲「洋祖宗」馬克思墓的中共領導人。又到八九春夏之交,趙對戈爾巴喬夫道出本黨權力核心的奧秘,引致鄧小平狂怒,認定趙紫陽久蓄「殺父」之心,遂廢趙並將之幽囚至死。
這些老而彌堅的祖宗們並非不知道自己總有一天要死的。他們也不是想「阻住地球轉」,而是想讓地球朝着他們所希望那個方向轉。故此方有恭順的江澤民和「隔代指定」的胡錦濤入主廟堂,留名族譜。

至於香港特首曾蔭權則有點另類,他既有中國人崇祖的基因,又有西方教育的印痕,華洋混交之下,「殺父」情結固然未曾深種,「崇祖」情結也實在有點疏淡。是以他對董公從來沒有半句微詞,卻無甚興致去讓前輩「發揮餘熱」。幸而董公也留過洋,縱有不悅,卻還好相與。
說到愛國耆英吳康民,就不是易與之輩了,吳老既係資深人大代表,又是香港政壇之泰山北斗,數十年筆走風雷,南征北討,從許家屯、魯平、周南到廖暉,欲知港事都須捧讀吳老之政論雄文,董、曾前後兩任特首亦畢恭畢敬,為老人家的政論文集寫過序言,首發布時除了「自己友」鄔維庸、馬力、葉國謙等前去捧場,連梁愛詩、梁振英、李鵬飛、羅范椒芬等也扮「粉絲」索取簽名。孰料這般尊老崇祖,仍未令吳老釋懷。他深惱曾小子縱無殺父之嫌,卻有不孝之舉,今歲新春未見特首來拜年。吳老發飆道:曾對人大不熟悉,溝通不夠,連政改之議都不和人大傾談,如此行狀,他本人未必會支持曾特首連任云云。
吳老本非黨國宗廟的尊者,無非小小分舵的「叔父」級人物,為爭一炷香,便有此言。難怪魯迅說中國人「從壯到老,便有點古怪,從老到死,卻更異想天開……大約別的都可以老,只有自己不肯老的人物,總該推中國老先生算一甲一名。」(《熱風》)魯迅未享高壽,如他能活到吳康民這把年紀,會是甚麼樣子?這答案早就有了。毛澤東說:魯迅要活到新中國,不是封筆閉嘴就是蹲監獄
——誰叫他是魯迅呢!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