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近年走勢凌厲,由2003年1月的350美元水平一直升至去年底的530美元,及後因為投資者套利,金價在12月一度回落,但很快便已重拾升軌,近日亦一直徘徊於550美元水平附近。
金價持續上升,主要是受到穩健的需求所支持。
先說零售方面,全球黃金消耗量由2003年約3191噸增加至2004年約3494噸,增幅達9.5%。以2004年計,印度是全球購買黃金最多的國家,其次順序為美國、土耳其、中國及沙地阿拉伯,主要用途是製造首飾。印度的耗金量甚至比美國更大,除了因為印度人口龐大外,傳統婚嫁要買金的習俗,以及當地貨幣盧比滙價的不穩定,都令印度的耗金量超前世界最富裕的國家。除首飾外,一些對自己本土貨幣缺乏信心的人民,都會選擇持有黃金作保值用途。
未來黃金的零售需求預期將有增無減。以全球耗金量第四大的中國為例,於2005年6月30日,國民銀行存款金額約達13.2萬億人民幣,而隨着中國於2004年底放寬零售投資市場,國民的銀行存款對黃金市埸的推動力將更加明顯。配合中國一日千里的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以「有金便是富」的傳統觀念去想,內地對黃金的需求必然穩步增加。
央行增持空間大
除了零售層面,亦不得不提到黃金的最大買家──各國的中央銀行。相信讀者都知道,一個國家必須擁有充足的儲備,才能維持貨幣滙率的穩定性,這些儲備可以是外滙,亦可以是黃金。以美國為例,政府就擁有超過8000噸的黃金儲備,約為其總儲備的60%;至於一些亞洲國家如中國及日本,黃金只佔國家總儲備的不足2%。根據由十五個國家的央行於2004年3月8日簽訂的中央銀行黃金協議,黃金將繼續成為全球貨幣儲備的主要部份,可見亞洲各央行仍有很大的空間去增加黃金儲備。
弱美元更利金價
經濟也是央行選擇儲備種類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於2005年初,歐元明顯比美元強勢(當時歐元兌美元曾升至近1.35高位),全球的央行包括韓國、俄羅斯及其他石油輸出國紛紛將其持有的美元調配至歐元。最近,美國經濟增長呈放緩迹象,而另一邊廂的日本,估計快將結束零息政策,因此市場一般預期美元走勢將難免轉弱,屆時各央行將會把美元轉其他貨幣或黃金。
此外,近期油價高企,亦為全球經濟帶來負面情緒,並增加通脹壓力的預期,引致貨幣出現波動,這些因素,都會削弱外滙儲備的穩定性及吸引力。
由於全球對黃金的需求預期將持續強勁,我們對金價前景仍然樂觀,預期今年內可突破600美元水平,若美元真箇一如預期般大幅轉弱,金價說不定可以挑戰650美元的更高層次。
投資研究部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