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喬治布殊(GeorgeW.Bush)今天會首次到印度(India)進行國事訪問,尋求跟印度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試圖透過這個南亞霸主,制衡在亞洲快速崛興的中國,美印核子技術合作將會是兩國領袖的重要議題,喬治布殊此行是美國冷戰後最大的戰略變化,可能會改寫本世紀的全球勢力平衡。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國,軍事和經濟力量均傲視全球,但近年受到中國崛興和恐怖主義的挑戰,美國的外交焦點以由歐洲轉移到亞洲。華盛頓內部正逐步改變冷戰時代輕視印度的態度,開始認定印度是美國的重要戰略盟友。
冷戰時代,奉行不結盟政策的印度,是唯一不向美國靠邊站的民主大國。但到了今天,華府相信美印都是民主國家,都深受恐怖活動困擾,加上經濟正以每年百分之六速度增長的印度,正好讓兩國加強經貿關係互惠互利,所以美國一心拉攏成為盟友,以制衡中國的與日俱增的國力。
傳媒指「扶印抑中」錯誤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將會在印度停留三天,與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Singh)舉行會談,雙方會討論軍售、經貿和克什米爾等問題,但最引人注目的議題,相信會是兩國的核子技術合作。
印度在一九九八年連環核子試爆,晉身核武強國行列,但喬治布殊上台後,沒有積極阻止印度的核武計劃,去年更無視國會反對,破例在新德里還未加入《核不擴散條約》之前,同意向印度輸出民用核電技術。
但美國《紐約時報》周二在社評中,直指喬治布殊繞過《核不擴散條約》來「扶印抑中」的戰略是錯誤。因為幾十年來,美國一直都是要求有能力發展核武國家,例如南韓、土耳其和沙地阿拉伯等先加入《核不擴散條約》,才可獲得美國的核電技術,如今為印度開壞先例,可能會對同樣被指發展核武的伊朗帶來錯誤訊息。
核技術合作 印未必領情
麻省眾議員馬基(EdwardJ.Markey)也認為,以犧牲《核不擴散條約》的努力來讓印度制衡中國的代價太大。他周一在國會提出動議,試圖阻止美印合作。
華府解釋,美印核合作的先決條件是新德里必須分開民用和軍事核計劃。
美國一廂情願的想法,印度未必領情,辛格周一在上議院向議員保證,不會接受美國對印度核子反應堆安裝監察儀器的要求,強調不會在保持核威懾的問題上妥協,印度政界普通認為核計劃跟國家的主權和獨立攸關,不容退讓。
結束印度訪問後,喬治布殊又會轉往美國反恐戰中的盟友巴基斯坦(Pakistan)訪問。有傳他還會到恐怖大亨拉登可能匿藏在的阿富汗(Afghanistan)訪問,但白宮不肯證實。
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