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為今年度外滙基金投資回報設下6%回報率的預算。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昨日表示,外滙基金「太多錢、太保守(指投資策略)」,可能對市民亦不公平,可以探討讓部份外滙基金(支持貨幣基礎的支持組合)用於「較進取但風險較高、流動性較低的投資」,以獲取較高回報,但有關想法,要留待社會多討論,提出好的建議。
【本報訊】外滙基金的首要目標是維持貨幣穩定,保障資本價值、維持資金流通性及確保貨幣基礎有足夠美元支持等,均是外滙基金投資的首要考慮,在符合上述條件下,才追求投資組合更佳回報。過去一直強調外滙基金投資彈性有限的任志剛,罕見提出可探討更高回報的講法。
對於財政預算案預測今個財政年度,財政儲備可從外滙基金收益中獲182億元分賬,任志剛昨出席歐盟研討會後表示,將會盡力而為,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承認原有策略保守
他指出,金融市場波動,大眾不必介懷投資收入預測是否準確,或該局能否達致預算指標,過去8年,外滙基金的投資回報平均較政府預測為高,而他一向亦有與政府商討投資收入的拆賬形式,但最後要由財政司司長決定。
外滙基金用途是保障貨幣穩定,他指出,面對國際市場波動時,尤為重要。
外界指出,外滙基金中包含的財政儲備和土地基金有其他用途,不一定用作穩定貨幣金融體系,他認為,這方面難有準確答案,但他亦明白,隨着基金規模不斷上升,原來的投資策略顯得保守,最終會對市民造成不公平,因此他認為可探討部份基金可採用較進取的投資策略,承受較高風險,以獲取更高回報。
去年度外滙基投資收入賺381億元,財政儲備分賬100億元,未達財爺年初訂下的141億元目標。
總資產11192億
金管局昨日公布,截至1月底外滙基金總資產達11192億元,較去年12月底增加503億元,反映外滙基金投資收益的累計盈餘,1月底增加90.59億元,至4522.2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