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的文化

這一代的文化

古德明

新香港一年一度舉辦藝術節,今年有海報宣傳莫札特的《唐.喬望尼》:「莫札特最引人入性的歌劇。」藝術節負責人一定沒有讀過《世說新語.任誕》所載王薈名言:「酒正自引人著勝地。」但他們一定看過不少色情電影。那類電影廣告喜歡把「引人入勝」改為「引人入性」。
宋朝真宗年間,李迪、賈邊同負時名,同赴科場。李迪下筆用韻稍有不當,賈邊則把孔子名言「當仁不讓於師」改為「當仁不讓於眾」。宰相王旦決定取李迪黜賈邊,以免輕薄少年學賈邊標奇立異:「迪雖犯不考,然出於不意,其過可略;邊特立異說,將令後生務為穿鑿,漸不可長。」(《宋史.王旦傳》)那時候,主政者珍惜國家文字,力求文風淳厚民情淳厚。李迪後來果然成為名相。
中共主政者則不同。他們喜歡做賈邊。你說大鳴大放運動是「陰謀」,他們就戲改為「陽謀」;我國詞語有所謂「落空」,他們就戲添一個「落實」。
現在,穿鑿中文蔚然成風。中共旗下香港立法議員蔡素玉的廣告,三字大書「素心聲」;香港商業電臺請余若薇、鄺其志主持節目,節目就叫「薇言大志」;電視臺播映的一套劇集,稱為「喜有此理」。香港藝術節的「引人入性」,顯然是耳濡目染賈邊式中文的結果。宋朝王旦的論點,今天終於得到證實。

月前澳門舉辦全澳書畫聯展,藝術評審委員有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總監楊春棠、香港藝術館總館長朱錦鸞、臺灣東海大學文學院長倪再沁、廣東畫院藝術顧問王玉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研究員黃篤等。
他們選出的一副篆書對聯「對華(花)深有意,惟酒可消憂」,上半聯字體竟然左右轉掉了。書者大概不懂篆書,把字帖反過來臨摹;評審委員更分明不懂,卻以為學術頭銜等於學問。
新中國「人皆可以為倉頡」。字體既可以隨意簡化,篆書顛倒當然不算一回事。
澳門書畫聯展的篆書和香港藝術節的「引人入性」,清楚寫出了新中國人對國文的態度,也解釋了他們今天為什麼不說「開誠布公」,不說「不敢苟同」,不說「兩利」,而學英文說「透明度」(transparency)、「有所保留」(tohavereservations)、「雙贏」(win-win)等等。
中國人經中共統治五十六年,中文寫作和中文字體一樣變得越來越原始混亂,民智也隨着文字變得越來越原始混亂,這對中共來說真是一大美事。